县政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制定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计划的通知》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确保2014年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区域均衡、城乡共进、分类指导、积极推进”为原则,以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和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二、目标要求(一)总体目标实现全县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消除义务教育学校择校和大班额现象,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依法、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014年,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规定的考核标准和各项指标要求,实现高质量的均衡。(二)年度目标2012年。全县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教师编制核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统一并落实到位;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XX县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本完成校安工程建设,完成3处寄宿制学校餐厅建设;实施在职教师培训工程,轮训90%在岗教师,加强中小学薄弱学科课程建设,逐步消除薄弱学科,所有的学校能开齐、开足课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有效帮扶。2013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县70%的完全小学和初中学校完成学第1页共8页校标准化建设任务,撤并10所薄弱学校;城乡教师、校长校际交流有序推进,农村紧缺学科教师配备基本齐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达到规定要求。2014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职责落实,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长效机制健全完善,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完成;城乡教师、校长定期交流全面落实,校际间、城乡间教育质量无明显差异,县域内基本消除择校现象,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中小学办学行为全面规范,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升。三、工作要求(一)加大投入,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中小学布局。各乡镇(街道)要统筹协调、综合考虑城镇化建设、未来人口变动趋势、XX县区改造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结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等工程,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在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既要坚持适度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又要注重稳步推进、方便学生就近入学。2.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县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年度规划》积极运作、主动配合,统筹辖区内学校按规划时序及进度要求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对定点保留的学校制定新建、改建或扩建计划,逐步完成薄弱学校改造任务。2012年底完成实验小学、河流镇中学、商店镇小桑中学、温店镇中心小学等教学楼建设任务。继续实施“211工程”,完成劳店镇解家小学、商店镇小桑中学、温店镇中心小学、洋湖乡中心小学及幼儿园的暖气安装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改厕治污和取暖工作,建设洋湖乡中学等3处餐厅,到2013年要有70%的学校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确保2014年全县所有完全小学、初级中学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第2页共8页3.积极筹措经费,按标准配齐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在2011年度补充所缺教学仪器和图书的基础上,2012年度补充计算机、体、音、美、卫以及综合实践科目的设施设备,根据《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配备标准,制定缺额的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添置计划,确保2013年逐项添置到位;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工程,补充学校缺额计算机,满足学生最大班额每人一机要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