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研究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作者:网络收集下载前请注意: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时间:2010-06-1020:25:25[摘要]湘西州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存在如下特征:数量丰富,综合素质较低,外流现象严重,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短缺等。这严重制约了湘西州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湘西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此必须加强对湘西州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加以战略考虑;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湘西州农村人口素质;积极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发展农村卫生保健事业,增强农民身体素质。[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是一个农业经济地域,目前,湘西州的个别农村居民还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我国国情问题专家胡鞍钢指出:农村的问题,主要不在于资金的匮乏和物质资源的缺少,而在于知识的贫乏和人才的短缺。湘西州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关键是要充分开发当地的农村人力资源。本文在对湘西州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的基本对策。一、湘西州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湘西州位于湖南省的西部,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是全国14个贫困地区之一。湘西州辖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共1市7县。其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一)农村人力资源总量丰富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人口总体所具备的能够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据州统计局统计,2004年末,全自治州总人口266.6324万人,农业人口221.11万,农业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82.9%。可见湘西州农村人力资源在数量上是十分丰富的。(二)农村人力资源综合素质较低与湘西州农村人力资源丰富的数量相比,其综合素质是比较低的。主要表现为:第一,国民受教育程度低。据湖南省2005年统计年鉴的统计,2004年湖南省平均每万人口中在校学生数分别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93.39人,中等学校学生792.62人,普通小学学生645.83人。而据湘西州2005年统计公报的数据,湘西州2004年平均每万人在校学生数,大学生为71人,中专生为62人,普通高中生为133人,初中生为548人,小学生为991人。这还是一个总体的比较,如果拿农村的人口进行比较,其差距会更加明显。第二,科技素质低,农民接受现代科技的能力不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难以在农村大范围推广。第三,观念落后,传统的自给自足、因循守旧的观念十分严重,不愿承担风险及接受新生事物。(三)农村人力资源外流现象严重由于湘西州地处老、少、边、穷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生活环境不优越,农民生活水平长期比较低下。据湖南省2005年统计年鉴的统计,2004年湖南省农村居民平均每人纯收入为2837.76元,而湘西州仅为1600.78元,只占全省平均水平的56.4%。很多稍有知识和才能的人都不安心于农村本土生活,希望走出大山,纷纷流失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这就使本来就较落后的湘西农村更缺乏智力的支撑。(四)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短缺在湘西州农村,农村卫生工作人员和医疗设施不够充分,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卫生和保健需要。据湖南省2005年统计年鉴的统计,2004年湖南省各市、州、县卫生工作人员与床位数,湘西州在各项指标上仅高于张家界市,居倒数第二。无论从人口数量还是土地面积,湘西州都要高于张家界市,因此实际上人均所享有的医疗卫生设施是不占优势的。在这种条件下,农民患了小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在农村地区比较普遍。二、开发湘西州农村人力资源的基本思路与对策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最有活力、最宝贵的资源。根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比森的研究成果:“人力资源是构成各国财富的基础,资本与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只有人才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组织,并推动国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