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2新课程追求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4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能力,这遵循的是循序渐进原则5斯金纳认为,惩罚会导致反应的减少,但它只是间接地起作用,只是抑制而不是消除这种行为。(惩罚减少反应的发生,而正强化、负强化和塑造均导致行为的加强。)6教师的能力结构:(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7孔子:性相近,习相远;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8在西方,被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是桑代克(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1903年)是西方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它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起教育心理学体系。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9教师产生于古希腊时代,然而世界上一所师范学校出现于17世纪的法国。10信度代表测验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效度代表了测验结果的准确性程度。11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12常态智商为80—120,智商低于常态者是弱智儿童。13桑代克提出众多学习率,其中描述动机的是准备律(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14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主要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儿童)15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16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开展小组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17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孟子》(强调学习是积极的思维过程。)19教师知识素养:(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2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21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22注意的品质特征: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23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24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相对于绝对服从、绝对权威的管理而言的。即管理者在“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下,科学地将管理思想进行传播,协调和组织各种行为达到管理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25教师在备课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详略得当”。“详”:1)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地将“三维目标”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而不能仅有“知识点”;2)是尽量考虑周到,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多样化的对策。“略”:教案不要太详尽,要给现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留下一定的时空,最终在教学中完成,在教学后完善,决不能把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的每一句话及学生的可能回答都写出来26在课堂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细节、情境等,让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