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石煤矿瓦斯抽放利用情况汇报5篇一、煤矿基本情况煤矿位于,地理坐标为。北纬27°50′02″~27°50′25″,东径111°38′06″~111°38′28″,在XX县区XX县区以北16km,涟源—古塘的主干公路经过安平镇,力达煤矿距安平镇仅4km,并有支线公路相通,207国道经过珠梅,由珠梅至煤矿约10km。区内交通比较方便。力达煤矿始建于1995年4月,1996年4月投产,井田走向长1.06km,倾斜宽1.02km,面积1.0812km2。至2009已开采近13年,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万吨/年,2008年实际生产原煤约5万吨。2007年该矿与比邻马兴煤矿整合,目前正在进行整合改造,拟形成9万吨/年生产能力。矿井含煤岩系为测水组下段,共含煤3层,由上而下命名为3、5、6煤层,5煤层为可采煤层,3、6煤层为不可采煤层。5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泥岩等不透气层,给5煤层瓦斯生成、储存创造了有利条件,故瓦斯含量较高。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75水平为75.21m3/t。根据2004年煤炭工业湖南煤炭质量鉴定检查检验报告,该矿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性。我矿自建井以来,曾多次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突出最大强度达2000t左右。二、我矿瓦斯抽放工作的由来1997年我矿率先推广“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1997年至2006年,我矿一直采用小直径钻孔超前预排措施的防突措施防治瓦斯突出,基本上可以满足矿井的需要,可是随着开采水平的延深,矿井瓦斯突出频率和突出强度日趋增大。生产期间第1页共11页瓦斯突出和瓦斯超限现象频繁发生,超前钻孔排放瓦斯的防突措施逐渐不能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要求,回采工作面不能正常生产,瓦斯问题严重制约了矿井的生存,恶劣的自然条件迫使我们寻求矿井生存的出路,依靠科技进步,由深孔密排措施过渡到瓦斯抽放措施。2006年建立了地面瓦斯抽放系统率先推行了本煤层瓦斯预抽技术,对煤层机巷采取了超前预抽和边掘边抽技术,矿井基本消灭了瓦斯突出事故,瓦斯超限现象也明显减少,煤巷掘进速度加快,安全生产形式明显好转。瓦斯抽放初见成效,全矿管理人员及职工消除了对瓦斯抽放的模糊认识,树立了信心。三、瓦斯抽放工作的技术进步历程㈠、2006年6月开始实施本煤层抽放,煤层机巷掘进首先采用先抽后掘,短抽短掘,直径42mm钻孔,孔深18米,抽放2~3天,一般可掘进2~3米,存在抽放管及聚胺脂消耗量大,封孔、折管工时消耗大,安全可靠程度一般,机巷上、下帮难已控制。㈡、2006年10月开始改为边抽边掘,加深钻孔至25米,上、下帮帮孔距作业面10米不拆除,掘进时只拆除正前方孔管,使机巷上、下帮形成负压带,增长了帮孔的抽放时间,提高了掘进过程中的安全可靠度,正前方孔一个循环抽3~4天,可掘进3~5米,降低了材料成本和工资成本。㈢、2007年3月开始机巷掘进工作面实施深孔,久抽,长掘,孔深达到35~42米,抽放时间4~8天,一个循环掘进6~8米,由于钻孔加深,超前卸压,加大了安全屏障距离,提高了煤巷掘进的安全系数,由于工作面“前改后”,机巷超前工作面煤壁达100余米,同时从机巷向回采工作面布置了40米深的上向钻孔,对回采工作面煤层进行预抽,减少了回采工作面小孔密排措施的工作量,由于钻孔总量的不断增加,降低了抽放泵运行的单位电费成本,增加了抽放量,但由于钻孔的加深,增加了钻孔突出的危险性。㈣、为了保证机巷掘进本煤层抽放孔的施工安全,降低钻孔突出的危险性,我们从2007年8月开始对机巷掘进条带(上帮8米,下帮5米)区域实施底板钻孔抽放,超前卸压,由于第2页共11页底板钻孔直接进入原始瓦斯压力区,施钻过程中,瓦斯压力大,喷孔严重,说明了底板抽放钻孔的效果远远大于本煤层钻孔的效果,由于岩柱安全的作用,施钻安全系数显著提高。提前布置底板钻孔,加大了钻孔的抽放时间,为机巷掘进抽放奠定了良好的安全基础,必将加快机巷的掘进速度,大大降低了机巷钻孔突出危险性。但由于高压瓦斯从钻孔喷出导致了施钻巷道瓦斯严重超限,局部通风很难解决,影响施工安全。㈤、为了解决施钻瓦斯超限问题,我们于2008年2月成功研制实施了高压瓦斯封孔引流技术,利用封孔器,密封装置配套抽放系统,将高压瓦斯与钻屑分离,将瓦斯引入抽放系统,瓦斯不再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