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目的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和2009年全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引导和促使医院规范执业行为,重视内涵建设,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医疗服务,努力让群众看好病,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二、重点工作(一)强化医疗业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控制医药费用。1.各级医疗机构要坚持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疑难病例会诊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历管理、处方管理等制度,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严格实施医疗技术分级管理。2.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3.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环境,开展门诊预约诊疗服务,加强医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改善服务体验。4.进一步细化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的标准和措施,认真落实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5.完善医院内部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控制体系,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二)着力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措施。6.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控制医院感染的一系列技术规范、标准。7.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强化组织管理,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和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落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措施。8.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隐患并采取第1页共5页有效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医院要建立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和报告制度,发生医院感染时,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9.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重点加强新生儿病房、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科、血液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相关证明进行审核,按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严格按要求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并进行效果监测。(三)加强手术和麻醉医疗安全管理。10.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11.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围手术期质量管理,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12.建立麻醉操作主治医师负责制,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加强对麻醉术中和术后患者的监护,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麻醉意外处理及时。(四)优化服务环境和流程,提高服务效率。13.门诊有就诊咨询及其他便民服务。服务环境和设施清洁、温馨,服务标识规范、醒目。挂号、划价、收费、取药、采血等服务窗口的数量、布局合理,逐步实行电话、网上预约挂号,积极推行复诊病人预约诊疗服务,缩短患者等候时间。14.门急诊与住院、入院与出院、诊断与治疗、转科与转院等服务流程合理、便捷、连贯。15.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技科室工作效率,缩短出具检验、检查报告时间。16.以确保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为前提,合理有效的缩短平均住院日与手术前平均住院日。(五)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专项活动,第2页共5页落实患者安全目标。17.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医疗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着重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完善制度,明确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医疗安全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取得实效,确保2009年各项病人安全目标(见附件1)落到实处。(六)单病种质量管理改进。18.进一步开展对六项单病种即。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住院)、脑梗死、髋、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质量管理改进。六项单病种质量管理改进评价指标见附件(“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