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岱山建设工程总体规划(2007—2011年)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绿色生态舟山建设的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生态县建设的具体要求,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建设工程,推动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统筹和谐发展,特编制绿色生态岱山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县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围绕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目标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现代化海岛港口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按照打造“富强岱山”、“和谐岱山”的总体要求,遵循规律,突出“景观”和“效益”两大主题,完善绿色生态岱山建设功能,推动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县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生态环境支撑。总体要求:以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以乔木为骨架、木本植物为主体、乔灌草藤复层结构为模式的生态体系,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通过实施生态观光廊道、城镇景区景观林、沿海防护林、生物防火林带、库区多功能防护林、矿山复绿六大工程,提高网、带、片、点的结合度,增强规划区域的生态稳定性,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绿色生态系统,实现岱山山川秀美。二、基本原则绿色生态的目的是通过适当的人为干预活动,使绿色生态各生命体在发挥直接经济效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功能的同时,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岱山县绿色生态工程建设遵循“自然、稳定、健康”的原则。一是坚持自然原则,规划重视保持和发挥绿色生态环境特有的壮观、宁静、野生等自然面貌,在建设过程中突出“自然”理念。二是坚持稳定原则,绿色生态工程建设采取的各种方法必须和绿色生态各有机体的客观活动规律相一致,以达到预期效果。三是坚持健康原则,只有健康的绿色生态环境才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更新能力,并保持绿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工程建设以形成与自然环境协调的绿色景观特色和提高环境保护功能为目标。三、基本要求(一)体现特色,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充分发挥项目区独特的自然地理和资源环境优势,在树种选择上充分挖掘当地植物资源,尤其是观赏植物资源,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现区域特色。注重绿色生态景观效果的时空变化,通过绿色生态景观的板块特征、季相变化,达到绿化、彩化、美化效果。工程规划与建设充分考虑干线通道、重要城镇和村庄周边、库区、景区的林分现状、立地条件、主导功能等特点,在分类指导、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资金、苗木、人力等因素,统筹安排,分步逐年实施,重点考虑和优先安排事关岱山形象的重要生态区位。(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总体布局上,充分考虑生态安全、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把工程布置在最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地段。坚持适地适树,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造林树种,以获得最大的稳定性。在景观设计上,重视树种林学特性、生物(态)学特性和美学特性的有机结合,充分考虑当地生产条件和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生态经营措施,讲求实效。(三)服从区域总体规划,与其它专业规划相衔接工程规划与建设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对绿化功能的要求,体现前瞻性。并与岱山生态县建设规划、公益林建设规划、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旅游发展规划、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建设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其他相关的专项建设规划相衔接。(四)生态优先,经济兼顾工程建设以改善绿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维护和加强生态安全,提高绿色生态景观价值为目标,通过对受害绿色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改善与提高绿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质量,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同时兼顾经济效益,把工程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在交通方便、立地条件较好地段,在满足主导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适度建设生态经济型景观林,使两大效益有机结合,整体最佳。四、规划目标通过5年实施,建成标准化绿色通道13公里,使公路宜林绿化率达到96%;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