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白塔寺又称百塔寺,藏语称夏珠巴第寺,位于XX省XX县区凉州区武南镇百塔村,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60多年的历史,为河西走廊一处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遗迹。白塔寺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政治意义。公元1247年,蒙古窝阔台汗之子阔端与西藏藏传佛教萨迦派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简称萨班)在凉州白塔寺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会谈”,并由萨班拟写发布了《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从此,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白塔寺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近年来中央、省、市、区领导对白塔寺的修复建设十分重视,2000年白塔寺保护维修工程被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2001年6月白塔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评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15年7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6年获得全省文博系统文化遗产工作先进集体荣誉。一、白塔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本情况(一)维护管理到位,日常运转顺畅。凉州白塔寺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以凉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和文物部门管理为主,有基本的维护人员和维护费用。目前,管理处有全额财政拨款的维护人员12人,编制内自收自支维护人员7人。经省文物局综合评估,凉州会谈纪念馆每年能得到国家拨付专项资金130多万元,用于日常维护和支出,凉州会谈纪念馆每年开放的时间超过300天以上。近年来,市区也加大了对白塔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投入,景区得到了更新与维护。(二)有基本的陈列与展览,教育内容相对完整。凉州白塔寺按照自身的特色和历史内容,充分把握展出重点,充实完善陈列物品。2001年以来,白塔寺景区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景区的基础设施改造,修建了100座白塔、凉州会谈纪念馆、会盟桥、荷花池等景点设施。在不断丰富民族民俗文物的同时,大力开展凉州会谈的研究、挖掘和整理工作,目前馆藏文物已第1页共5页达150多件,展馆的实物、图片、影音资料也在日趋完善。(三)社会活动开展正常,教育功能发挥较好。每年清明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国庆重阳节及春节期间,区内外各个单位、学校和社会团体纷纷前来开展活动,人数逐年增加。2019年“七一”前夕,有20多个乡镇、街道、学校、驻地部队等组织党员到白塔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当月党员人数超过3000多人。同时。白塔寺管理处结合党支部“4+x”主题党日活动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党建+文物工作”模式,组织特色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培训、干部交流及临展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2019年,管理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共教育培训人员8000多人(次)。(四)突出重点人群,不断强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近几年来,我处与省社会主义学院、XX县区中小学及驻凉部队联系,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和参观活动,使广大中小学生及驻武官兵了解西藏归属祖国版图的历史过程。结合“凉州会谈”纪念馆绩效考核工作,管理处与白塔小学、武威第十九中学等学校签订馆校合作协议,开展第二课堂,让纪念馆走进学校,接受爱家乡、爱军队、爱国家教育。2018、2019年,“凉州会谈”纪念馆先后走进西苑小学、武威十中、凉州区青年巷小学、武威九中等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活动中,由纪念馆讲解员结合“凉州会谈”历史展展板内容为中小学生认真讲述了“凉州会谈”的历史过程,学生们仔细聆听了讲解员的讲述,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了“凉州会谈”的重要历史意义,并对萨班和阔端两位英雄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同时,由工作人员为小学生播放了《凉州会盟》纪录片,形象地为学生普及了相关历史知识,使萨班与阔端两位英雄人物的事迹更加深入人心。另外,在活动中由工作人员为学生发放了爱国主义教育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册6000多份,并解答了老师及学生们的疑惑和问题。两年来青少年教育达100000多人次。通过一系列活动起到较好地宣传效果,使“凉州会谈”纪念馆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民族团结宣传的有力阵地。第2页共5页(五)加强讲解员队伍培训力度和教材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