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内部培训教材预制梁工程中铁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五月目录第一章梁场发展历史1预制梁场的发展2四局梁场的发展第二章梁场的选址1梁场选址基本原则2梁场选址分析3方案比选第三章梁场的规划设计1梁场总体规划2梁场规划计算3基础结构规划4、梁场给排水设计5、梁场用电设计6、铁路预制T梁场的规划设计第四章施工工艺1钢筋、钢绞线的加工与安装2、模板工程3混凝土工程4冬季施工5预施应力6管道压浆及封锚7起移梁8简支梁静载试验第五章工装与通用化1背景2箱梁模板及配套工装3T梁工装通用化第六章梁场取证1前期准备2局级投产鉴定3生产许可证取证4实地核查与产品检验5各专业工作内容第一章梁场发展历史1预制梁场的发展为满足新中国铁路桥梁建设需要,铁道部于1950年在北京成立了丰台桥梁工厂,作出了16m及以下的桥梁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取代钢梁的重要决定,揭开了标准梁在铁路桥梁建设中应用的序幕。之后,在铁道部领导下,通过铁路桥梁建设工作者的不懈努力,1955年,顺利地完成了跨度12m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的试制和试验研究工作。1958年,我国第一套预应力混凝土梁标准图(图号:大一三8)颁布,从此,常用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标准梁在我国铁路桥梁建设中被大量应用,为加快我国铁路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1978年,我国铁路桥梁首次采用了以钢筋混凝土梁为主的预制梁技术,主要跨度为8m、10m、12m,并首次将预制梁纳入工业产品管理的范畴,国家对铁路常用跨度标准梁的预制生产准入条件审查严格,长期以来常用跨度标准梁一直采用“固定制梁厂预制,通过铁路运输至工地架设”的模式进行施工。在这种施工模式下,铁道部相继组建了一批直属桥梁厂,如丰台桥梁工厂、株洲桥梁工厂等。1999年开始的秦沈客运专线,是箱梁预制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首次采用整孔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架设技术(双线常用跨度24m,单线32m),开始大规模采用了箱型截面结构形式,全面推动了我国铁路桥梁预制、架设技术的进步,箱梁跨度为20m、24m、32m三种,32m梁为单线,20m、24m梁采用单双线,箱梁吨位最大达到395吨。随着我国客运专线技术的不断提高,全面采用了整孔双线箱梁的结构形式,箱梁吨位达到836.8吨。2002年,铁道部成功试制了一孔12mT梁,在青藏铁路试验了24m先张折线梁技术,先张束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曲线布置的形式,先张梁钢束布置得到优化,先张跨度突破20m。2四局梁场的发展随着铁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几大部属桥梁工厂已无法满足铁路建设对常用跨度标准梁的需求,各工程局也相继组建桥梁厂。1985年,我局组建了阜阳制梁厂,为京九线、西宁线、胶新线等国家重点工程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质桥梁产品,树立起了中铁四局制梁品牌。1994年开始,在京九线大规模采用了预应力技术,桥梁跨度相应发展为16m、20m、24m、32m四种主要跨径,并形成了先张和后张(20m以下为先张,20m以上为后张)两种张拉体系及普高、低高和超低高三种高度梁形。1998年,在阜阳梁厂,中铁四局与铁四院联合研制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技术。2003年,四局阜阳制梁场对箱梁先张折线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在合宁线内二局进行了成功试制。2007年,我局承担了铁道部重点课题《快速制梁技术研究》,在武广线长沙制梁场按快速制梁技术分工序生产了32m简支箱梁,并在合蚌、成绵乐等梁场得到应用。2011年,在我局长临河梁场开展的重点课题《高速铁路绿色高效制梁技术研究》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为了满足铁路提速和重载需要,桥梁设计理念由强度控制设计向刚度控制设计转变。此后,逐渐出现了建设现场制梁场的制梁模式,在简支梁制造上,我局先后成立了一大批制梁场,具体梁场名称及布置见下图。图1-1中铁四局梁场名称及布置图第二章梁场的选址1梁场选址基本原则制梁场的选址应根据所需架设桥梁区段内,桥梁和周围结构物的分布情况,从满足工期、造价合理等综合分析,确定制梁场位置。制梁场选址应考虑以下主要原则:(1)梁场的位置应根据其所承担的施工范围、工程量大小、当地的气象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公路及铁路运输和建材、地材、工业品市场、基地工程量大小等因素进行统筹考虑而确定。(2)梁场宜选在位于标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