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9页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植物保护专业用)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是植物病理学的后续课课程和植物病害防治学的先导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进一步深化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并且为植物病害防治学的学习打好基础。为了便于组织教学,本课程分为《植物病理学原》、《植物病原学》二个子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二个子课程分别进行;在实践教学中二个子课程合并进行。二、教学任务、要求和方法本大纲根据课程在植物保护和植物病理学中的地位、任务和要求来制订;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大部分。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能够掌握植物病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植物病原鉴定和植物病害诊断的正确方法。采用理论教学实验课教学实习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三、教学内容上篇: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为2.0学分;总学时:40;理论教学28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一)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目的:了解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研究领域、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史,弄清植物病害的概念、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本质区别。第一节植物病理学科一、植物病理学的性质二、研究内容: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植物病害发生的过程、植物病害的流行和测报、植物与病原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病害的控制第二节植物病害一、植物病害概念1.作物生态系统的产物2.植物病害的概念:生物病原物与非生物病原物、病程、症状、经济二、植物病害的类型:传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三、植物病害的重要性:年损失占总产量的10%-15%,约为700亿美元。第三节植物病理学简史一、对植物病害的感知:远古至17世纪二、植物病理学形成时代:18世纪至19世纪中三、植物病理学发展时代:19世纪中至20世纪第二章植物病害的病原物及其特性2学时第2页共9页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9页目的:了解引致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的种类、基本特性,弄清寄生性和致病性、致病性分化的概念第一节植物病害病原物的主要类群一、生物的主要类群: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动物界、非细胞生物二、病原物的主要类群细胞生物:真菌、细菌、植原体、螺原体、线虫、原生动物、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非细胞生物(分子生物):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第二节病原物的基本特性一、生物间的关系共生、.共栖、竞争、拮抗、捕食、寄生二、病原物的寄生性:寄生性与腐生性、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类型--专性寄生物(活体营养生物)与非专性寄生物(死体营养生物)、寄生性的相对性、.病毒的“寄生性”问题寄主与寄主范围与转主寄生三、病原物的致病性:毒力和侵袭力四、寄生性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五、病原物的寄生专化性或致病性分化:种、变种、专化型、小种、菌系或株系、生物型、菌株第三章植物病害的症状和诊断2学时目的;了解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和特点,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要点和新病原物鉴定的柯赫氏法则第一节植物病害的症状一、症状的概念:内部症状和外部症状、病征与病状,症状的研究意义二、病征的类型: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颗粒状物、菌脓、菌块、线虫虫体、寄生性种子植物体三、病状的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四、症状表现的复杂性病原物与寄主的反应、.症状发展阶段不同表现不同症状、不同环境条件引起不同症状--隐症现象、复合感染与并发症、潜伏侵染植物病害的诊断第三节植物病害的诊断一、诊断的基本程序:田间调查、症状观察、显微镜检查、病原物分离培养、查对资料二、实验室诊断:血清学诊断、噬菌体诊断、.理化诊断法、.单克隆抗体诊断法、生物学测定诊断法三、侵染性病害诊断:分布特征、症状特点第三节新病害的鉴定——柯赫氏法则:第四章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4学时目的:了解植物病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侵染循环各个环节对植物病害发生发展和对病害控制的作用,植病系统中的病害三角与病害四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