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页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学习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1.知道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3.知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4.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二、09年江苏省高考考试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的形成。三、知识要点归纳(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形成原因:(1)经济领域:(2)政治领域:(3)阶级关系:(4)思想文化:2、代表人物:道家:儒家:墨家:法家:3、意义:(二)孔子和儒学1、孔子的儒学思想:(1)思想核心:(2)政治思想:(3)教育思想:2、孟子的思想:(1)仁政:(2)民本思想:(3)性善论:3、荀子的思想:(1)“仁义”“王道”第2页共6页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页(2)民本思想:(3)性恶论:4、对儒家的评价:(《高考解密》P225)(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老子:(2)庄子:2、法家:韩非子:四、课堂运用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材料一晋卻至与周争田。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晋侯使卻至勿敢争。──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一年》材料二宣公三年春,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材料三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论语·季氏》材料四简子誓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左丘明《左传·哀公二年》材料五信陵君,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材料六当周宣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七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七年》2、孔子的儒学思想:材料一樊远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第3页共6页第2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6页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材料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材料三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3、孟子的思想:材料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忽失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孟轲《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二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