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食品资源经济研究JournalofAgro-FoodandResourceEconomics总第1期2006年第1期Vol.1No.1March2006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曾寅初研究室ZafreGroup,SchoolofAgriculturalEconomicsandRuralDevelopment,RenminUniversityofChina特别声明:本学刊是我研究室为了便于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而编辑整理的内部电子刊物,所刊登文章主要是本研究室尚未发表的内部文稿。未经许可不得全文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联系方式: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邮政编码:100872电话:010-82509119E-mail:zengyc@ruc.edu.cn1粮食生产调整政策的财政支出效率/曾寅初、金洪云、徐祥临EfficiencyofFiscalSubsidyforGrainProductionAdjustment/YinchuZeng,HongyunJin,XianglingXu9中国における食糧の産地移動に関する経済分析/曾寅初AnEconomicAnalysisonGrainProducingAreaShiftinChina/YinchuZeng26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改革的基本思路/曾寅初DirectPaytoFarmer:ANewVisionofGrainSubsidyReforminChina/YinchuZeng31我国工业化与二元结构转型效果的历史评价/曾寅初EvaluationontheHistoricRelationshipbetweenIndustrializationandTransitionofDualEconomyinChina/YinchuZeng41我国工业化带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制约因素分析/曾寅初RestrictingFactorsontheTransitionofDualEconomyinChina/YinchuZeng53The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ofAgriculturalTrade:China,JapanandKorea/YinchuZeng,HuiZhang,ShaoqiongXiao中日韩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结构特征分析/曾寅初、张辉、肖少琼73农业环境改善政策中的费用负担规则/曾寅初Agro-EnvironmentalPolicyandPolluter-PaysPrinciple/YinchuZeng81我国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经济特征分析/曾寅初EconomicCharacteristicsofIllegalActivitiesinChina’sForestrySector/YinchuZeng粮食生产调整政策的财政支出效率——基于日本稻米生产调整实践的分析曾寅初*金洪云**徐祥临***一、导言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生产能力的提高,我国粮食的长期短缺局面得到明显缓解。特别是1995年起,一方面是粮食连续大幅度增产,另一方面是粮食进口的增加,使得粮食供给大大超出需求。1996至1998年,每年粮食产量超过需求量2600万吨以上;1995年至1997年,每年粮食供给量超过需求量2700万吨以上1。粮食过剩,一方面使粮食价格下降,影响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另一方面,也造成国营粮食企业亏损挂帐增加。据1998年8月底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从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5月31日,整个粮食系统财务挂帐总计高达2000多亿元,其中亏损挂帐1200余亿元2。粮食过剩情况下的供求调整,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生产调整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常用方法。但是,在我国一般认为,这种方法国家财政负担过大,不可能作为一种可行选择3。到底应该怎样来看待生产调整的财政支出呢?本文将以日本稻米生产调整的实践为例,来探讨粮食过剩情况下的生产调整政策的财政支出效率问题。二、稻米生产调整的财政负担日本粮食法明确规定,生产调整是谋求稻米供求平衡和价格稳定的重要手段,只要稻米的潜在生产能力仍然超过其需求量,生产调整就会集续执行下去。具体地说,稻米的生产调整,就是指以国家的稻米生产目标为基础,在奖励制度的支持下,半强制地将减少大米生产的面积目标分配给各个农户执行,将符合规定条件的一部分水田,转向播种水稻以外的作物或者其它用途,以达到减少大米供给,实现大米供求基本平衡的目的。稻米生产调整的财政负担,主要包括对生产调整实施农户的奖励补贴和调整政策的其它实施费用。如表1所示,生产调整财政负担的总额,主要随生产调整实施面积的大小而变化。1976年生产调整实施面积只有19.4万公顷,相应的财政负担也不足800亿日元;进入1*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邮编∶100872。***中共中央党校经济部教授。徐德徽《1998年粮改》,《战略与管理》1999年第5期,第40页。2同1,第38页。3叶兴庆《论粮食供求关系及其调节》,《经济研究》1999年第8期,第67-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