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1.组织学: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微细结构是指在显微镜下才能清晰观察的结构。2.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又称细胞间质,由细胞产生,主要由生物大分子构成,如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等。是细胞生存的微环境,对细胞有支持、保护和营养等作用,对细胞的增殖分化、运动和信息传导也有重要影响。3.组织化学术:组织化学术是利用化学反应等原理,检测组织和细胞内某种化学成分,并进行定位、定量分析。如用过碘酸希夫反应检测多糖;用酶化学染色检测某种酶;用福尔根反应显示DNA等。1.内皮:铺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内皮,其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或淋巴流动。2.间皮:覆盖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间皮,其主要功能是保持器官表面光滑,减少器官间的摩擦。3.间充质:间充质是胚胎时期一种散在的中胚层组织,由间充质细胞和无定形基质组成。间充质细胞呈星形,细胞核较大,核仁明显,胞质弱嗜碱性,细胞间以突起相互连接成网。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很低,但增殖和分化能力很强。1.分子筛:.结缔组织基质中的蛋白多糖以透明质酸为中心,形成一种稳定的蛋白多糖聚合体。蛋白多糖聚合体曲折盘绕,形成多微孔的筛状结构,称为分子筛。小于微孔的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等可通过;大于微孔的大分子物质如细菌和肿瘤细胞等则不能通过,使基质成为限制细菌等有害物质扩散的防御屏障。2.组织液:组织液是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基质中的液体,经物质交换后由毛细血管静脉端和毛细淋巴管回流入血液和淋巴。组织液内含有电解质、单糖、气体等小分子物质。组织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液内环境。3.网状纤维:网状纤维又称嗜银纤维,由III型胶原蛋白构成。网状纤维上也具有64nm周期性横纹。因纤维表面覆盖有蛋白多糖和糖蛋白而具有嗜银性,可被银染法染成黑色。网状纤维多分布在基膜的网板,造血器官和内分泌腺等处。1.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是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用煌焦油蓝染色,可见网织红细胞内有染成蓝色的颗粒或细网,是残留的核糖体,故仍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网织红细胞进入外周血1天后,核糖体完全消失。成人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0.5%~1%,新生儿高达3%~6%。2.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主要分布于红骨髓中,约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5%,在脾、淋巴结、外周血也有分布。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值能力、多向分化能力和自我复制能力。3.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30%~8%,呈圆球形,直径14~20m。胞核呈肾形或马蹄形,核染色质呈细网状,染色浅。胞质丰富呈灰蓝色,含有许多嗜天青颗粒。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12~48小时后,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1.同源细胞群:由一个幼稚的软骨细胞分裂增殖所产生的多个子细胞聚集于同一个陷窝内,称为同源细胞群,每群有2~8个软骨细胞。2.骺板:骺板是在长骨生长发育时期,骨骺与骨干之间的一层透明软骨。骺板是长骨生长的结构基础。骺板的软骨细胞不断分裂增殖,生成新的软骨,并不断形成骨组织,使骨不断加长。到成年时,骺板停止生长并被骨组织代替,在骨干和骨骺之间留下一条线样痕迹,称为骺线。长骨因而不再增长。3.骨板:骨板是骨组织的基本结构单位,由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和沿纤维长轴沉积的针状骨盐结晶构成,骨板内和骨板间有骨细胞。相邻骨板内的纤维走向互成垂直。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4.骨单位:骨单位又称为哈弗斯系统,位于长骨骨干的内、外环骨板之间。骨单位呈圆筒状,与骨干轴平行,其中轴为纵行的中央管,周围为4~2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称为哈弗斯板。5.类骨质:在骨组织中,未钙化的细胞外基质称为类骨质,由胶原纤维和有机骨基质构成。在骨形成过程中,先由成骨细胞产生类骨质,钙盐沉积后形成骨质。1.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每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构成。肌节为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肌原纤维:肌原纤维为肌浆中沿肌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