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解释三制度的选择目录前言2第一章高斯定律4第一节:庇古的分析4第二节:庇古的公路与奈特的回应5第三节:蜜蜂惹来的争议6第四节:高斯的音波频率7第五节:高斯定律的三个版本8第六节:高斯的贡献9附录:中国农业的反证10第二章产权结构与合约结构11第一节:一脉相传的三个范畴11第二节:三个边际相等的量度12第三节:市场与非市场处理社会成本问题12第四节:私有产权的结构13第五节:合约结构与界外效应17第三章租值消散与价格管制19第一节:从公路使用到公海捕鱼19第二节:否决价格准则的效果20第三节:价格管制理论的性质22第四节:三个基础的价管理论23第五节:租值消散24第四章生产要素的合约安排26第一节:传统的工资理论26第二节:选量作价与履行定律27第三节:佃农理论的发展29第四节:交易费用与选择定律30第五节:分成合约的选择32第六节:件工合约浅而重要34第七节:小账安排深不可测36第八节:失业的理由36第五章合约理论与公司性质39第一节:合约的一般理论39第二节:公司的成因41第三节:界定公司的困难43第六章从齐家到治国44第一节:中国旧家庭与伦理治国45第二节:工业发展的影响46第三节:从袖珍国家说起46第四节:民主与独裁47第七章产权制度的转变49第一节:自私的难题49第二节:维护私产的困难49第三节:中国的产权转变50第四节:天下只有三种权利制度52第八章后记532前言制度的选择是今天盛行的新制度经济学的范畴。个人之见,这是整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范畴了。几年前美国创立了「新制度经济学会」,今天举世知名,而最近又加上「高斯学院」,并驾齐驱,好不热闹。然而,从经济学分类中的比重看,新制度经济学在美国不及在中国那样受到重视。中国的偏爱有三个原因。其一是虽然数学在今天的经济学无处不在,但谈到新制度经济学,不懂数的也可以一抒己见,没有谁会说你不懂数就不懂。制度是真实世界的事,是每个人的经验,只要有洞察力就可以作出贡献。那石破天惊的高斯定律是任何有思想的人都有机会想出来的。第二个原因,是今天在中国比较年长的人,在经验上对制度的认识一般地超出西方的经济学者。制度的不同对生活的差别有决定性,他们都知道而又相信,虽然可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对那所谓市场经济还有存疑之心。不管怎样,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对不同制度的运作与效果好奇,提出质疑,希望多知一点。第三当然是中国的开放与改革了。那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经济革命,不管我们认为还有数之不尽的问题,贪污成市,法治糊涂,但制度的改革使生活的改进一日千里,有目共睹。同样重要的是思想的开放。不是放得像香港或欧美那样宽,但比十多年前是宽得多了。今天在国内大学的求学气氛,我遇过的只有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可与之相比。这几年,我到大陆讲学不下三十次,所到之处,学生与老师朋友所提出的,大都是关于制度或产权的问题。这些问题我答来容易。但我想,如果时光倒流四十年,以作研究生时的经济学知识,我是不能回答他们大部分的问题的。当年的制度经济学,主要是历史与一些不知所谓的数字,加上几张清单,说资本主义什么好什么坏,社会主义什么好什么坏之类的文字,又或是马克思怎样说,熊彼得怎样说,等等。这样的学问是一潭死水,不可能回应今天中国青年需要知道的。一九九一年十二月,高斯(R.H.Coase)到瑞典领奖,我到那里与他相聚,大家谈起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对我们数十年耕耘的所得很有点失望。我们还需要知道的多的是。认真研究的人永远都觉得没有寸进。但一分一分地进,日以继夜,过了二三十年,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我们还是发现今非昔比,觉得世界是比昔日的简单得多了。好些人说我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其中一个始作俑者,那大概是对的吧。六十年代初期起全力参与其事的,只有四个人。一个是我的老师艾智仁(A.A.Alchian)。艾师后来被称为产权经济学之父,主要是他当年的口述传统。第二个是德姆塞茨(H.Demsetz)。此君在洛杉矶加大任教时,我是他的改卷员,不觉得他怎样。但六二年他转到芝大,遇到了史德拉(G.J.Stigler)及高斯,一下子变作天才。六三年艾智仁秘密地给我阅读一篇隔行打字六十多页长的、德姆塞茨写的关于交易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