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1页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与校训整合的建构与实践余杭区仁和镇东塘中学杨柏升谢起来(执笔)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然而,农村初中所处的社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在这种情况下若把学生禁固在狭小的课堂,对学生的发展无凝是雪上加霜;教育教学的设备设施十分薄弱,严重地制约着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因而造成了开设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缺乏精心的组织与策划,缺乏有目的的系统训练,可谓有其形而无其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缩小城乡差别,更谈不上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如何通过开设综合实践课来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已成为目前农村初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初中的现有教师在长期的学科课程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学科教学需要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一时很难适应综合实践课教学的要求。加之综合实践课开设的历史尚短,对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规律和策略尚待进一步探索,大多数教师不知道综合实践课该怎么教,因而严重影响了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质量,使其特有的育人功效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开设综合实践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我们准备通过一年半时间探索尝试,从地方特点、学校特色、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第2页共11页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1页出发,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与校训整合的建构与实践》为课题,以校训为切入口,以“争做学校小博士”活动为载体,打破年级,横跨学科,形成综合化的旨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校本课程,以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身心潜能,促进人格和谐发展。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研究的理论意义:构建适合农村初中综合实践课开设的内容、方式和操作体系等,力争形成一定的理论,为农村初中综合实践课的设置及其有效运作提供参考。2、研究的现实意义:(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建设学校精良的教师队伍。通过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知识,达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2)有效地防止学生流失。单一的学科知识评价,不完善的学校课程设置,是造成学生厌学流失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设综合实践课,是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若能让全体学生都能一展所长,有所发展,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流失。(3)利于学校课程结构的优化,使其发挥出最佳的整体育人功效。通过研究,把各类课程有机地融为一体,优化整合,做到优势互补,促进学校课程结构的现代化,惟有这样,才能发挥出课程的最佳整体育人的功能,才能促使学生达到全面的发展。(4)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增强综合国力竞争的迫切需要,是终身学习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强烈呼唤。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设计和组织,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能力主要是靠综合实践活动来得到发展,“争做学校小博士”活动无疑就是一个理想的载体,其理由就是:只有置学生于综合实践活动中,才能充分展现他们的主体性;才能很好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才能很好地获得新知,养成能力,发展个性,学会创新,而这些恰恰就是素质教育质的内涵。第3页共11页第2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1页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标准。以开放、自主、体验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课,就是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再能动地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正是人的完整的认识过程,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本规律。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