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耗能减震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发展VIP免费

耗能减震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发展_第1页
1/16
耗能减震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发展_第2页
2/16
耗能减震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发展_第3页
3/16
耗能方案作者:szzyq来源:本人类别:结构设计、论文日期:2002.03.07今日/总浏览:1/415耗能减震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发展一、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及分类传统的抗震设计是通过增强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来抵御地震作用的,即由结构本身储存和消耗地震能量,以满足结构抗震设防标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而这种抗震方式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在不确定的地震作用下,很可能无法满足安全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结构构件的尺寸可能需做得很大,这样既给建筑布置带来一定的困难,在经济上又要增加相当多的投资。近年来,在土木工程领域新兴一种新型的抗震方式——结构振动控制,即对结构施加控制机构,由控制机构和结构共同承受地震作用,以调谐和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结构振动控制可分为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被动控制——无外加能源的控制,其控制力是由控制装置随结构一起振动变形而被动产生的。被动控制可分为基础隔震技术、耗能减震技术和吸能减震技术。主动控制——有外加能源的控制,其控制力是由控制装置按某种控制规律,利用外加能源主动施加的。主动控制系统由传感器、运算器和施力作动器三部分组成。主动控制是将现代控制理论和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结构抗震的高新技术。主动控制有主动拉索系统(ATS)、主动支撑系统(ABS)、主动可变刚度系统(AVSS)、主动质量阻尼系统(AMD)等。主动控制研究较多的国家是美国、日本和中国,我国自80年代末期开始研究主动控制。目前,主动控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已达30多项,如日本的Takenaka实验大楼和KankyuChayamechi大楼。半主动控制——有少量外加能源的控制,其控制力虽也由控制装置自身的运动而被动的产生,但在控制过程中控制装置可以利用外加能源主动调整自身的参数,从而起到调节控制力的作用。现有的半主动控制技术包括:半主动隔震装置、半主动TMD、半主动力触动器、半主动变刚度装置和半主动变阻尼装置等。混合控制——在结构上同时应用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或者是同时应用不止一种的被动控制装置,从而充分发挥每一种控制形式和每一种控制装置的长处,克服它们的弱点,以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目前提出的混合控制方法主要有:同时采用AMD和TMD的混合控制系统、主动控制和基础隔震相结合的混合控制系统以及主动控制和耗能减震相结合的混合控制系统。世界上第一个安装混合控制系统的建筑是位于日本东京的清水公司技术研究所。在这四种控制技术中,主动控制的效果最好,但由于建筑结构体形巨大导致所需的外加能源较大,加之控制装置的控制的算法比较复杂,而且存在时滞问题,因此其应用程度少于其它三种控制技术;被动控制造价低廉,减震效果良好,容易实现,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尤其是其中的基础隔震技术已相当成熟,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半主动控制介于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之间,其控制精确度较高,造价较主动控制低廉,而且不需要较大的动力源,因此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混合控制综合了某几种控制方法的优点,因此其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发展前景较为广阔。二、被动控制的研究与应用被动控制包括基础隔震技术、吸能减震技术和耗能减震技术。基础隔震技术是指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基底设置控制机构来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输,使结构振动减轻,防止地震破坏。目前研究开发的基础隔震技术主要有:夹层橡胶垫隔震、摩擦滑移隔震、滚珠及滚轴隔震、支撑式摆动隔震和混合隔震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展了基础隔震技术的研究,因此,隔震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理论上较为成熟,并且也有相当多的实际应用。截止1999年12月份统计表明:日本94栋,美国21栋,中国46栋,意大利19栋,新西兰16栋,已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最近有些国家已制订了相应的隔震规范,我国即将出台的新规范就包含了基础隔震部分。吸能减震技术是在主体结构中附加子结构,使结构的振动能量分散,即结构的振动能量在原结构和子结构之间重新分配,从而达到减小主结构振动的目的。目前主要的吸能减震装置有:(1)调谐质量阻尼器(TMD);(2)调谐液体阻尼器(TLD);(3)质量泵;(4)液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耗能减震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发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