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4页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属于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组成内容。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3)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以及马恩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4)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所进行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外,还包括列宁等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革命实践中所进行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立场。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思维和存在、精神与物质,谁是世界的本原,即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者正确地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回答,哲学可以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第2页共24页第1页共2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4页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在解答了世界是什么之后,还有世界是怎么样的问题。对它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3.物质的存在形式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