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务员的激励现状研究摘要: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角度出发,以工作实践中所发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对我国基层公务员的激励现状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关键词:基层公务员激励研究1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迎接国际化和国际竞争的挑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世界“政府再造”思想的影响下,我国政府的执政理念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职能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这就对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行使职责、提供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那种懒散、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工作态度和高耗低效、繁琐的工作程序,已经严重制约了公共行政效能的有效发挥,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中国,公务员具有职业稳定、工资、福利待遇优厚等优越性,与企业的激烈竞争、收益不稳定相比,多数人认为公务员职业是“铁饭碗”,尤其是基层公务员责任心不强、办事效率低、滥用职权、服务态度差等现象依然存在。比较突出的是一些基层公务员思想上安于现状,工作中得过且过,直接影响到行政效率的提高[1]。基层公务员中之所以存在这些消极思想和行为的问题,这与公务员管理机制、基层公务员个人职业道德、自身修养以及公务员职业的低风险都有一定关系,但问题根本之所在是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因此要加强对基层公务员的教育引导和激励约束,激发基层公务员工作的热情和潜能,自觉提高公共管理的能力和行政服务的水平与质量[2]。当前如何健全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约束机制,调动起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2基层公务员的激励现状分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2011年公布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678.9万名公务员,其中基层公务员近430万,工作在县级以下基层的公务员占全国公务员队伍总数的60%左右,是我国公务员队伍的主体。2.1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取得的成效2.1.1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良好形势下,针对目前公务员整体工资水平较低的情况,政府多次对公务员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这是政府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积极转变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3]。提高公务员工资既能逐步改变以往因工资过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的情况,有利于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感,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又能避免公务员因个人及家庭生存发展需要所迫而铤而走险、违纪犯法。2.1.2考核制度规范化公务员考核是公务员录用、晋升、工资福利、奖惩等的基础,同时又可为人事决策提供科学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不仅使得公务员的考核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也为公务员的考核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全面考核,及时发现大批优秀人才,增强培训、奖励工作的针对性和选拔使用干部的准确性,促进人事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4]。2.1.3竞争上岗成效显著竞争上岗是一种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主要特征的干部选拔任用方法,是对传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完善,也是构建干部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竞争上岗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淘汰式”的竞争上岗,;二是职务晋升中的竞争上岗;三是面向社会或本系统进行公开招考领导干部的竞争上岗,范围除公务员外,还包括党群系统和个别事业单位[5]。2.1.4推行末位淘汰制为使公务员队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一些政府人事管理部门逐步推行末位淘汰制。公务员末位淘汰制属于负激励机制,它打破了公务员身份的稳定性,使公务员产生危机感,能不断提高广大公务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效能,积极推动政府提高管理效率。2.2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2.2.1物质生活水平较低对基层公务员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真正的回归到对人性的正确认识上来,激励方式千篇一律以精神激励为主;没有足够重视人的物质需要。目前尽管整个公务员的工资分了15级,但是大多数基层公务员的工资处于金字塔底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尤其是基层公务员工资与发达城市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者、高校教师相比偏低[6]。基层公务员普遍反映目前公务员工资上涨速度远远赶不上物价尤其是房价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