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系统科研工作会议报告一、充分认识党校科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增强做好科研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科研工作是党校工作的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市市、县党校坚持把科研作为党校教育的基础工作来抓,逐步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培养队伍,各校的科研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效促进了党校教育教学和各项建设的全面发展。仅以市委党校的统计看,“十一五”以来,全校教职工在各级各类报刊上累计发表论文、调研报告350多篇。其中,在全国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20余篇;在省级公开报刊发表150余篇;在内部期刊发表180余篇。参与编写出版论文集5部,出版著作2部。共有10余人次教职工参与或自主申报完成省级社科研究课题3项、省校省院合作研究课题1项、XX省党校系统研究课题3项、全国党校系统研究课题1项;完成××市委市政府委托研究课题3项,与党委政府部门合作完成研究课题3项。总体上,市委党校教职工平均每年发表各类论文、调查报告近100篇,参与完成各级课题3—5项。每年在省、市举办的各类学术理论研讨活动、科研成果评奖活动中,党校教师都有一批论文入选或获奖,多次受到省委党校表彰。科研工作不断发展,较好地发挥了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重要作用。市、县党校教职工已成为××市社科界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研究力量。但是,近年来,随着党校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党校科研工作亦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条例》和省、市委《实施意见》的颁布,既给党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带来新的良好机遇,但更多的是严峻挑战。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与《条例》和省、市委《实施意见》提出的党校职能定位和任务相比,我市党校系统的科研工作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三个不适应”:一是观念不适应。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省、市委《实施意见》在重申党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第1页共7页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的同时,对党校性质和职能作了新的定位,其中一个鲜明的提法就是提出党校“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强调要“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要“重视科研对提高党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等等。这是新形势下党校教育职能的扩展,也是对党校科研工作的新要求。但市、县党校的现实情况是,相当一部分干部职工还未完全从传统思维束缚中走出来,有的满足于“职称科研”,职称上去了就不想搞科研了;有的热衷于“理论科研”,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坐在办公室搞“闭门造车”式的研究;有的把科研当作教学的附属,认为科研工作有空搞一下就可以了;一些党校还没有把教职工从事科研作为硬指标来要求,没有将开展调查研究作为党校工作的一项硬任务来完成。反映在科研成果统计上,我市党校系统普遍表现为一般化成果多、高层次成果少;理论研究成果多,联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成果少。难以适应党校教育形势的新变化、新要求。二是管理不适应。近年来,随着教师队伍职称结构的提升、特别是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如何构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研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科研管理,成为各级党校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一方面,随着多数教师职称问题基本解决,原有的把取得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挂钩的管理办法,已难以有效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部分教师从事科研的动力和压力有所减弱;另一方面,按照“双轨制”模式实施的党校机构与人事制度改革,客观上使党校形成了“专业技术人员”与“参公管理人员”两支队伍并列的人员结构,而两者的绩效考核办法又不相同,这给传统的科研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带来了新难题。如何在现行人事体制机制下激发、调动教职工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亟需我们研究探索加强和改进科研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建立反映党校教育特点、更具操作性、实效性的科研工作量化考核机制。三是平台不适应。教学需要“讲台”,科研需要“平台”。多年来,我们党校系统在科研平台建设上存在两个不足:一是较单一。科研工作基本上是以报刊为平台,教职工的科研成果大多在报刊、主要是省市党校的校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