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制度应该如何创新?公共教育政策的制定,是国家引导和干预教育的主要方式。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教育矛盾多多,人们期待着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通过教育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引导中国教育健康发展。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到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体系,从国民重教的传统到千千万万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继续拉大,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强烈的需求,如何看待教育市场化改革取向,如何保证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1.关于现代学校制度:目前观点各异,其讨论并未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之上;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近年来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也是本次教育政策分析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与会学者就现代学校制度的界定,如何看待我国当前学校制度及如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一些专家指出,现代学校制度是一个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概念,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厘清的概念。现代学校制度也是个相对概念,一方面区别于传统的计划经济背景下的教育制度,另一方面则与未来的后现代的学校制度建立着关系。两个方面的主要矛盾不同,与传统教育制度相比,现代学校制度的关键问题是怎样扩大学校的自主权,其自主权如何建构的问题;而与未来的学校教育制度之间的关系是怎么适应学习型社会,逐步地从制度化向非制度化,制度结构的转变问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认为,当前,在现代学校制度上形成定义的条件还没有成熟,而核心难点在于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等方面。目前国内关于现代学校制度的诸多讨论,并未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之上。这些讨论大体可梳理成几个方面:研究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其实是双方的权利与责任问题;研究社区、社会与学校;研究学校内部如何治理;研究学校教育的制度体系,甚至涉及到学习者的需求和发展,或者各方面兼而有之。张力说,探讨现代学校制度,有许多问题很难回避。比如,现代社会中的教育属性是怎样分化的。如何看待政府和市场配置教育资源的机制。为什么第1页共10页对《教育法》“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理解和操作有很大分歧。要不要积极创造条件修改《教育法》第25条。在中国,教育行业真是一种“暴利行业”吗。为什么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而且私有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仍由政府举办和投资教育。各国和国际组织是如何看待教育“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国外是怎样区别对待非营利性教育和营利性教育的。为什么“教育产业化”容易使政府在退出竞争性经济领域的同时也退出公共教育领域。等等。恰如我们所看到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不仅仅是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而是一个政府与企业之间如何相处的问题。因此,探讨现代学校制度,首先理顺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尤为重要。从国际通行的现代社会结构来看,由于提供的物品是有差别的,往往其提供的主体和范围也有很大差别。教育提供方出现了多元化的方式,既有公办学校也有民办学校;既有营利性的,也有非营利性的。那么,谁最适合于建设一个现代标准的学校制度,这是值得探讨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定义教育的属性,到底是什么样的公共产品,什么样的私人产品,然后再看现代学校制度这个问题可能更加稳妥。谈到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必要性,张力指出,随着我国加入wto,与教育服务贸易相关的一些新概念的引入,对引入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可能更加迫切。我国已签署了服务贸易总协定,同意在中国境内有一些教育是可以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而且可以中外合作办学的,在这个领域中建设一种比较规范的学校制度,不仅是政府的要求,也是消费者的要求,是付钱购买教育服务的用户的要求。这可能也是我们思考现代学校制度定位的切入点。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从传统的国民教育体系到现代的国民教育体系,将有很多特征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需要一个现代学校制度作为载体和平台。据介绍,在西方,由于其公共教育政策已基本定型,因而对现代学校制度争论很少,现代学校制度实际上是为公共教育政策的执行提供基础。现在西方公共教育政策中主要有三类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