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苏教版科学五下《折形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2、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3、知道不同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过程与方法1、能够就纸的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搜集证据,解决问题;2、使用恰当语言描述讨论的方法;3、能预测不同形状的物体承受力大小;4、初步学会改变纸的形状,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异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时能起重要作用。教学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教学难点:控制好不同形状的纸筒的承受力对比试验教学过程:一、组织上课二、导入:今日这节科学课由我跟大家一起上,希望我们能够合作愉快,好不好?生:好。1、师:现在天气越来越温和了,老师想先带大家到大自然中去浏览一番(PPT图片展示郁郁葱葱的竹子、树木、草莓、桂圆、荔枝、筐),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2、这个时候老师适时出示柱体、锥体、球体、台的模型,小结:我们所见的物体基本上都是由这四种基本形状组成的。形状世界无奇不有,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其中的奇妙和伟大,好不好?生:好二、探究增大薄形材料承受力的方法1、首先老师想让大家帮解决一个问题,我想用这张薄薄的纸托起我们的科学书,(师示范纸托课本)可总是失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小组讨论、动手试一下。生:思考、小组动手实验…….(适时提醒:有的小组已经想出好办法了,再想想有没有其他方法了)同学沟通自己的做法2、你们太棒了,想了这么多办法,提问:你们是怎样把科学书托起来的?生:卷成纸筒了3、为什么现在卷成筒就能托起科学书的重量呢?同学回答:形状改变了/纸筒的能承受。纸卷成筒也就是纸的什么发生变化了?生:形状(板书:形状)4、刚才我们只是简单的改变了纸的形状,就增加了它的承受力,现在我们每组桌子上都有几张同样的纸,要增加它们的承受力,我们就需要改变它们的形状,你都能将它们折成什么形状呢?同学汇报,老师板书。(板题:折)5、大家的办法真多,可哪种形状的承受力更大呢?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先只折叠圆柱形纸筒、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这四种形状(老师展示四种形状)。要想折好这四种形状,折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组要分工;上下两个边要平;粘胶水的距离要一样……)6、现在就开始折吧。同学动手折纸筒7、折好了吗?你认为这四种形状谁的承受力最大呢?你能把四种形状按承受力大小进行排序吗?把你的预测填写到实验记录上。同学讨论、汇报,记录好预测结果。纸筒的形状承受力大小排序预测(书的数量)实验(书的数量)圆筒形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8、到底我们的预测对不对呢?接下来就通过实验来讨论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放重物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一本一本地加,轻拿轻放,书本中间放在柱体中心,重心放稳。)9、假如柱子上放了12本书,这种形状倒了,那这种形状的承受力是多少呢?生:11(12)本假如放12本书纸筒倒了,我们就说这个形状的承受力是11。10、谈话: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已经迫不急待了,不急,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实验完了仍旧把实际结果记录下来,听清楚了吗?那好,我们赶快来进行实验吧!11、同学实验并公布结果。12、看着实验记录,你们能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啊?(板书:把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后,坚直方向的承受力增大了。)认真观察一下你们的结果汇总表,哪种形状的纸筒承受力最大?13、小结:同学们真厉害,轻轻松松地将一张薄纸一折一弯,改变了它原来的形状,它的承受力就增大了!科学家经过反复实验,还发觉薄材料折叠和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大小也是不相同的。三、体验薄形材料变形后的承受力1、谈话: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投入,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出示纸杯)问:这是什么?生:纸杯2、假如踩上去会怎么样?生:纸杯坏了3、老师有办法让纸杯不坏,信不信?生:信/不信4、谈话:看好了,请一个胆大的同学上来,让他站到板上(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看认真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