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移动重物》导学案学习目的: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2、知道杠杆的特点,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3、能够通过实验发觉杠杆省力的原理。4、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运用,能够说出生活中运用杠杆的一些事例。学习过程一、温故互查1、什么叫机械?2、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有哪些?二、自学导航1、移动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讨论并发表意见)———————————————————————————————————————————————————————————————————————————。2、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3、画一画杠杆示意图。4、分组实验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要求:进行多次实验,记录下平衡尺平衡时勾码的数量和离支点的距离,在统计中发觉规律,揭示秘密。记录至71页实验记录表格中。5、分析讨论实验数据。⑴杠杆是否都省力?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劲?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劲?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1、生产、生活中哪那些地方用到了杠杆?2、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3、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劲的杠杆?为什么费劲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4、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劲?(天平、跷跷板)5、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假如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板书设计:课后反思:附送:2024-2024年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移动重物》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堂典型的探究课,针对一种现象或一个问题,根据提出设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规律来组织课堂教学,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几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一是对于提出的现象或问题,一定要贴近同学平常的生活,我们老师在设计教案时一定要以儿童的心态来分析同学的情况,有时在引入探究内容时可简洁明了些,不宜过分复杂,本课就是从怎样搬动一块石头入手展开讨论,激发同学的讨论兴趣。二是对于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器材不在多,贵在精,能满足探究即可。老师还应该认识到,本次实验中的器材和工具,同学是否熟悉、是否容易上手,假如同学不熟悉,在正式探究之前老师还需要指导同学怎样对其进行使用,本节课中用机械工具箱中的平衡架来组装一个杠杆,我认为这个工具对于同学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因此,老师先需要指导同学进行组装,熟悉一下,然后再利用其进行探究实验,如若没有这个缓冲过程,对于后续的实验事必会增大难度。三是实验方法的指导,对于同学来说,实验之前一定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方法,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定问题的,是一定要有结果的,实验的目的可以由老师提出或同学提出,是探究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绝对不能进行毫无目的的实验。而实验的方法和过程,一开始可以对同学进行指导,不能任其胡来,所以在第一次实验前,老师进行了引导,让同学依次选择力点,挂起上勾码,记录数据,然后进行分析比较,使同学熟悉科学讨论的一般规律,避开了盲目和混乱,而第二次实验,同学已经“心中有数”,这时老师可以不必手把手的教,可以让同学自行设计方法,老师只需适当指导,这样既发挥其主体作用,又体现了科学课堂实验由“扶”到“放”的梯度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