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小动物》说课稿一、说教材《校园里的小动物》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上册《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单元的第三课。本课以动物为认识对象,容易唤起同学的已有经验,便于探究活动的进行。二、说设计思路对于同学而言,生命世界是一个充满生机、多姿多彩的世界,是他们从孩提时代就怀有浓厚兴趣的奇妙世界。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都曾引起他们的关注。我们就是要延伸同学的这份兴趣,把同学对生命现象和事物的表面认识进展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探求生命世界的奇妙。《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为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学习目标:观察动物,并能用文字、图画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3、情感目标: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究的兴趣。爱护动物、不损害动物。4、教学重点:概括小动物的特征。5、教学难点:围绕小动物如何开展探究性活动。6、教学准备:课件——动物图片。7、同学准备:小动物观察记录表三、说教法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针对这堂课,我实行以下教学方法。1、利用图片创设情境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同学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同学牢牢吸引住。”老师在课的开始就要激活主体,让同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新课引入,我出示了鱼、鸟、猫、兔等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的图片,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2、用开放的教学法来引导学法的开放是本课的主要教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同学兴趣,鼓舞同学大胆尝试,尽量放手让同学自己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在同学的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中,培育其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究、善于合作的精神,同时对同学进行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育他们的科学素养。3、注重课堂上师生的交往,为同学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老师要放下架子,以合作者的身份参加到小组的合作探究活动中来,了解同学的探究情况,并对个别同学给予适当的提醒和帮助。提倡同学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合作,老师既是同学的指导者,又是同学的合作者。四、说学法1、以探究为核心,让同学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同学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老师为同学创设情境,制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同学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沟通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育儿童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使儿童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2、发挥同学主动性,让同学有选择的进行开放式学习。新课标把同学定位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要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同学在探究活动中围绕教学目标,自己提出有兴趣探究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讨论,让同学根据自己想探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老师在此遵循“知道了也不告诉”的原则,通过为同学创设情境,提供机会“逼”同学自己去发觉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觉的过程。3、注意合作沟通,在科学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同学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加强与同组学习同伴的沟通,通过团结合作来完成活动。从而培育同学的科学协作精神。五、说教学程序哲学家苏格拉底把教学过程比作婴儿的出生,老师的作用就好比助产士,同学才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同学的主动学习,再好的老师也是教不会的。科学探究就是要发挥同学的主动性,引导同学主动地参加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使同学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科学态度得到培育。根据“主导和主体”,“主动学习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同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思路:1、动物图片导入,激发了同学学习的兴趣。2、展示同学的观察记录表,鼓舞同学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