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青岛版四年下《乘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的结合律》word教案2篇教学目标:1.结合同学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2.在具体运算中了解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3.在探究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4.使同学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乘法运算律,讨论了如何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这样一来,“乘号宝宝”可骄傲啦!“除号宝宝”不兴奋了。你瞧,他那难过的样子,咱们一起来安慰安慰他吧![设计意图]以“乘号宝宝”和“除号宝宝”的表情做对比,引入对本节知识的探究,激发同学的兴趣。二、合作探究寻找规律(一)探究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师∶同学们还记得吗?乘法和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我们在二年级学的根据乘法口诀四八三十二咱们就能写出四道算式,指名口答。2.出示35÷7=5,根据这道除法算式我们可以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指名口答老师板书:35÷5=75×7=35或7×5=353.根据780÷13=60独立写出一道除法算式和一道乘法算式,指名沟通。4.每人根据刚才的样子,多写一些这样的算式,小组沟通。5.根据c÷b=a,写出一道乘法和一道除法算式。6.通过以上例子,你发觉了什么?7.老师小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同学沟通板书: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设计意图]:根据同学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充分距离的基础上,总结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同学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有了理性的提高。(二)探究除法运算规律1.师:知道乘除法之间存在这么密切的关系“除法宝宝”脸上露出了微笑,可是他又有新的问题了,出示:乘法有那么多运算律,我们除法有没有运算规律呀?2.出示课本22页第7题:猜一猜两边的算式会有什么关系?然后独立计算,比较两边算式的大小。3.小组沟通自己的发觉4.全班沟通,老师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用字母表示为:a÷b÷c=a÷(b×c)5.利用这个规律计算22页第7题第2小题[设计意图]:以上环节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同学的主体作用,根据同学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猜想、观察、沟通中探究除法的运算规律。三、巩固练习运用规律1.23页第8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说一说怎样算的?2.补充练习:生活中的数学(1)四年级一班有12个小组,每组有4人,每人能做5个手工制品,这个班的同学一共能做多少个?(2)玲玲家有一个房间长4米,宽3米,用面积25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3.开放题第23页第9题独立思考,沟通解题策略[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思考性,有利于同学内化所学知识,既训练了同学的思维,又提高了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老师总结,最后出示除号宝宝的笑脸。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结合同学已有生活经验,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2.在具体运算中,让同学了解感受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3.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使同学体验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教学重点:探究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出示主题图)同学们知道图里是哪里的场景吗?你对这里了解多少?(出示信息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课题)同学提问,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二、合作探究1.乘法结合律师:我们这节课重点讨论“大巴车每周运送旅客多少人?”这个问题好吗?你能列式计算出来吗?同学独立计算。全班沟通。师板书不同算法。师:同学们观察这两种算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同学观察发言,归纳得出:两个算式中的三个数都相同,计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等。师:这有没有可能是一个规律?(同学猜想)我们能不能想办法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同学小组合作,举例验证猜想。全班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