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青岛版科学三上《有趣的浮沉现象》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能根据自己观察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采纳简单的仪器对物体的沉浮原因进行定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会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2.同意合作与沟通;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由浮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意识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3.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认识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描述: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同学们看,这儿有两个相同的乒乓球,猜猜把它们同时放入水中会怎么样?(同学自由猜想)那我们来试一试?师演示:一个浮在水面,一个沉入水底。(沉入水底的乒乓球里塞满了橡皮泥)大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同学大胆猜想)2.揭开谜底,揭示课题师打开,原来其中一个乒乓球里面塞了满了橡皮泥。看到这个现象,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提出来吗?(同学提出问题)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然后导入本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物体在水中有趣的浮沉现象。(板书课题:有趣的浮沉现象)【三年级的孩子知识经验相对来说比较单薄,大部分同学认为乒乓球还是应该上浮的,“没想到的情境”顿时将他们的发散思维调动起来:可能在球里装了重东西,也可能球里灌满了水,还可能球里装了石块,一连串的猜想将同学的探究愿望激发起来,他们迫切想知道结果到底是什么?当我打开乒乓球,原来里面塞满了橡皮泥,在品尝成功的喜悦中他们又提出了自己想要讨论的问题:什么样的物体会下沉,什么样的物体会上浮?物体的上浮和下沉跟什么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和浮?接二连三跟浮沉有关的问题呈现出来,探究活动自然而然地就开始了……既满足了同学的愿望,又打开了孩子们想象和探究的世界。】二、猜想实验,亲历探究1.探究浮沉现象(1)提出问题:假如把材料盒里的材料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有浮有沉)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哪些物体会沉入水底?请各小组先猜想一下,把你认为沉、浮和不确定的物体在桌子上分开,并且要做好记录。(实验器材每四人一组,每组的实验材料有水槽、铁钉、气球、直尺、橡皮筋、泡沫、钩码、木块、蜡烛、鹅卵石、皮球、橡皮、玻璃球、塑料瓶、铅笔)(2)同学分组活动。哪个小组想汇报一下你们的猜想结果?(同学汇报)(3)同学们都做了大胆的猜想,但是,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否科学?(实验验证)动手实验前,谁能说说做这个实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同学沟通,老师补充)生分组做实验,填好实验记录单,师巡回指导。大屏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记录单每组发一张,内容如下)实验记录表一提示:浮在水面的用“↑”表示;沉下去的用“↓”表示;预测意见不一致的可以用“○”表示。哪个小组的同学想先来沟通一下实验结果?(4)老师总结【在本环节教学中,老师为同学准备了充分的材料,在猜想的过程中,同学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想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由于不同的生活经验会做出不同的猜想结果,产生分歧,促使同学将探究活动深化下去,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同学经历了从问题、假设、验证到结论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完成了沉出现象的初步认识。】2.探究水的浮力(1)探究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许多物体放在水中会浮起来。那么它们为什么能浮起来呢?你能不能再做一次大胆的猜想?同学注意到了物体本身的特点,这种观察习惯很好。不过,大家能不能换个角度想一想,水中会不会也藏着什么秘密呢?请看老师用这张纸盖住这个杯子口(边操作边说),假如把一个小粉笔头和一把铁锁分别放在这张白纸上,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通过这个例子你想到了什么?(水相当于白纸,它能托住一些轻的东西,使它浮在水面上,而重的东西水就托不住了,它就会漏进水里。)【通过“白纸托物”能帮助同学较形象地理解水有一种向上托的力,降低了难度,便于同学对“浮力”的认识。】我们怎样能知道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是否真的受到水给它的力量呢?请同学们轮流将水盆中的塑料泡沫慢慢地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