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地方生态林管制改革方案为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动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的工作方案》及10月11日全市推动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工作会议精神,在前期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决定全面推动我镇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力争年内全面完成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创新。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工作目标从XX年9月下旬开始,根据各行政村的生态公益林情况,分别实行相应措施,因地制宜,因类施策,根据"股份均山、联户管护,责任承包、专业管护,相对集中、委托管护,保证质量、押金管护,合理利用、投标管护,依托景区、专职管护"等模式,于11月底前全面完成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创新,12月20日前上报市里验收通过,力争年内全面建成生态公益林责、权、利相结合的管护机制。工作要求1、突出"均山、均权、均利",落实责、权、利相结合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对林权属于集体所有的生态公益林,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将集体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权和大部分补偿资金以及收益权,通过实行"均山、均权、均利"的方式,落实集体所有是集体内部成员共同所有,使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平等享有收益权,确保货币上实现"耕者有其山"。2、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选择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模式。依据各村村情、林情以及生态公益林自身的特点,针对林农对山林的依赖程度,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尊重民意,形式多样。在突出"均"字基础上,还要突出"联"字,即先分到户,再联合起来,以联为主,落实管护责任主体。第1页共5页--联户管护、分户补偿。对于山林依赖性强的村,根据均山到户的原则,把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权先明晰到户,再联户管护,落实管护责任主体,村仍聘请护林监管员。生态林补偿资金分配比例是:联户管护费占50-70%,落实兑现到户;护林监管员占20-40%;村集体管护费占10-20%。--专业管护、补偿均分。对于山林依赖性一般的村,实行村聘用护林员专业管护,公开招聘护林员。本村村民参加护林联防,联户管护费,人人有份,联防费占50-60%;护林员管护费占30-40%;村集体管护费占10-20%。--委托管护、补偿到户。对生态林林权属个人所有且零星分散的,实行委托管护。管护责任人的管护费占50-60%;村聘护林监管员占30-40%;村集体管护费占10-20%。3、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确保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依法依规。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市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实施方案”的制定、村聘护林监管员等人员的确定等重大事项要严格按程序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参加权和决策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工作措施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建立"镇直接领导,部门搞好服务,行政村组织具体操作"的工作运行机制,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一是成立镇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吴鹰担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王书意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党政办、司法所、公派、林派、国土所、农机站、林业站、镇林场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二是成立驻各村工作队。全镇依托第二批驻村任职干部、包村干部、林业部门包村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专门抓好该项工作落实。三是各村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村"两委"主要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组织村"两委"成员、村民组第2页共5页长组成开展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组,全面开展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创新工作。2、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建立层层落实的工作责任机制,做到分工明确、协调运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工作队主要职责:协助做好组织和宣传发动工作,检查和督促乡镇、街道按要求成立组织机构、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工作组驻村开展工作、制定工作方案、依法依规按程序落实各项工作、保质保量按序时进度完成。各挂村领导、包村干部主要职责:⑴召开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创新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该项工作,并以会代培训工作人员;⑵开展政策法律指导和宣传发动工作;⑶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⑷开展调查摸底,收集村生态公益林的有关材料;⑸分析村情、林情及生态公益林现状,协助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模式;⑹指导制定创新生态林管护机制方案;⑺组织召开村民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