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煤矿地质灾害治治理方案ⅹⅹⅹⅹ煤矿地质灾害治理方案编制: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技术负责人:___________主要负责人:___________ⅹⅹⅹⅹ公司ⅹ年ⅹ月1为认真做好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以减少和降低生命财产损失为目的,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规定,特制定本方案。一、基本概况ⅹⅹⅹⅹ整合而成,XX县区面积ⅹⅹⅹⅹkm2,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一)地理位置。ⅹⅹⅹⅹ煤矿,位于ⅹⅹⅹⅹ处,ⅹⅹⅹⅹ管辖。(二)、井田自然概况1、地形地质地貌该矿位于北西-南东向格木底向斜北翼的牛场井田东段,其总体构造形态呈单斜岩层。XX县区为典型的深切高原溶蚀地貌,地形总体上呈东西向带状展布,南北两边分别由中二迭统茅口灰岩及下三迭统永宁镇组灰岩形成高山,中间为深切的河谷。最高海拔标高1790m,最低海拔标高为1313.5m,相对高差约476.5m。地形坡度20-70度,平均45度以上,总体地形切割较大。区内滑坡发育,第四系分布普遍,复盖较厚。2、气候条件本区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区,夏秋温暖、冬春寒冷,季节性区分不明显,常年阴雨连绵,气候变化无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223.6mm,最多年降水量达1460.7mm,最少年为第1页共5页873.6mm;3、水系及其主要河流XX县区北部通仲河:最大流量为44.88m3/s;南东部为巴渡河:最大流量为183.75m3/s;其流量均受大气降水影响,枯水季节不会干枯。二、地质灾害形成原因经现状地面调查,现状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地裂缝。除古滑坡为不良地质现象外,其于为原煤矿采空区塌陷形成,目前处于发展阶段,稳定性一般。矿域内地植被较差,森林覆盖率低,以耕地、荒地、裸岩为主,居民居住地多位于第四系堆积层,土质松散,易形成滑坡XX县区范围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滑坡或地层局部不均匀沉降等。XX县区内无放射性矿物质,无特殊建、构筑物。1、自然原因XX县区内植被较差,地层裸露,突降暴雨或冰雪大量融化,易形成突发性山洪,区域内平坦地区极少,地势切割强烈,在长时间降雨和冰冻作用下,易引发滑坡、崩塌、地面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地震也会诱发崩塌和滑坡灾害。2、人类活动成因矿山开采历史形成的井下采空区,易引发滑坡、崩塌、地面不均匀沉降、雨季或地震时等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三、主要危险区及治理措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五条规定。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主要防治措施:1、煤矿必须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2、对矿山开采历史形成的井下采空区崩塌、地面不均匀沉降现象进行经常性检查。3、建立完善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长效机制。4、对矿山采空区崩塌、地面不均匀沉降区域进行充填整平,尽量恢复原地貌.第2页共5页5、对XX县区内滑坡地段、河流边缘进行人工砌挡土墙加固,并组织人员或呼吁当地村民栽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防治泥石流。四、地质灾害处理措施(一)建立和落实地质灾害速报制度1、要求:情况准确,上报迅速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由矿及时向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汇报。2、速报内容(1)速报材料应根据已获知信息,说明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地点、原因、损失情况,并尽可能地说明地质灾的规模,可能的诱发因素、地质成因和发展趋势等,主管部门采取的对策和措施。(2)矿地质灾害监管人员应积极配合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门应急调查组,若发生地灾时应协助并前往地质灾害发生或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展开地质灾害调查,在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结束后及时向矿报告地质灾害的调查情况。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已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规模;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包括地质条件和诱发因素(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发展趋势;已采取的防范对策、措施;今后的防范工作建议。(二)地质灾害应急措施1、在地质灾害发生时,采取以下应急措施:制定措施并责任到人:各有关单位、涉及村组要针对辖区范围内地质灾害,应根据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及主要威胁对象,制定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