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2024-2024年教科版学校《科学》三上教案集二、动物⒈寻访小动物⒉蜗牛(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科学词汇:生命体(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科学方法:观察(看、闻、摸、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2、进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3、在观察过程中,培育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核心价值观:观察是有目的的,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价值观。教重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难点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图片校园中的大树、皮尺、放大镜、观察记录纸。教学流程基础设计一、引言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讨论吧。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老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认真地看图,你能发觉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觉几点?)2.同学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认真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觉,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三、回忆中的大树1.老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觉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同学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老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想去仔认真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情况比图片上的发觉是多还是少?为什么会多呢?4.同学沟通: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老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认真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假如现在去一颗树底下,你想观察树的什么?怎么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6、小组讨论:看看你们小组会想出多少种观察的内容和方法?7、同学小组沟通:哪个组先上来说说,其他同学听听是否可行,有没有建议或补充,对他们进行帮助。6.同学小组沟通并汇报:假如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沟通:老师引导孩子们沟通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觉。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同学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觉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板书设计我看到了什么方法: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观察:有目的,有顺序地看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2.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科学词汇:树冠、树干、树根(二)过程和方法1.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2.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3.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科学方法:观察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重、难点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