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深化改革的演变趋势【摘要】供销社正处在制度变迁的关键时期,其演变趋势关系到供销社独特的制度安排的存在合理性。目前,供销社面临着组织定位模糊、组织功能萎缩、组织基础涣散以及经营绩效不理想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其产权制度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就整体而言,在供销社现存的行政化取向、企业化取向和回归“三农”取向中,供销社回归“三农”是唯一现实可取的取向。但是,选择这种取向并不简单,它需要供销社进一步进行深刻的改革,这也意味着供销社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应是安排恰当的最终所有者和构建科学的治理结构。【关键词】供销社;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制度变迁【框架】一、供销社目前面临的问题1.全系统虽已扭亏为盈,但经营绩效仍不理想2.组织定位模糊,各相关主体思想纷杂3.组织功能萎缩,亟待开拓新的作用空间4.组织基础涣散,组织体系受到严重削弱5.产权制度积重难返,成为供销社深化改革的“瓶颈”二、供销社的产权安排和治理结构⒈产权制度的复杂性和独⑴特性就源于其制度路径的复杂性和独特性⑵供销社现有资产不能认为是国有资产⑶供销社现有资产(特别是联社的资产)也不能再笼统地认定属于原始股东⒉产权制度的缺失必然导致治理结构的不当三、供销社深化改革的演变趋势⒈必须安排恰当的最终所有者⒉必须构建科学的治理结构关于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供销社重要作用的报告浙工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去年以来,在许行贯同志的建议与指导下,我们对浙江省供销社改革和发展问题开展了专题研究,形成了一个总报告和八个专题(案例)报告,并就这一主题进行了多次专题研讨会。为了加快我省供销社改革和发展,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供销社的重要作用,特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如下报告。一、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形成“统筹”合力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结构性矛盾和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农业也正逐步与世界农业全面接轨,但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尚未打破,使得城乡差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央明确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意味着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意味着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意味着通过统筹城乡资源和城乡市场来解决“三农”问题。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出发,调动各方力量,协调各类主体,整合各种资源,全方位地配置和构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保护、服务的载体,形成“统筹”合力。无疑,这些载体既有行政主体,又有市场主体;既有政府组织,也有市场组织;既有传统组织资源,又有新生组织资源。而供销社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为农服务的天然使命、独特优势和新生气象的市场化的传统组织载体。二、供销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近几年来,浙江省供销社处于全国供销社系统改革的前沿,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服务“三农”的宗旨和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锐意进取,在不断深化自身的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大力推进“三社一化”(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农村经营连锁化)建设,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村流通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了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展现了供销社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现实图景。1、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农民与大市场对接,切实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就我国而言,伴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所带来的冲击,农民生产经营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必将进一步加大,农民对联合起来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求更为迫切,以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