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2005年2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赋予地方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海洋、组织海洋环境调查、监测、监视并定期评价海洋环境质量的职责,结合舟山地方实际,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实施了2004年舟山市海洋环境监测、调查、监视工作。根据监测结果和其它相关资料,对我市海域的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编制了《2004年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现予以发布。希望通过《2004年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的发布,使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了解我市海洋环境现状,增强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开发利用海洋,为我市社会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作出贡献。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蔡宏舟2004年2月舟山目录1.综述............................................42.舟山市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及趋势....................53.海洋灾害与海洋污损事件.........................114.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135.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146.对策与建议.....................................167.专栏...........................................181.综述舟山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北纬29°32'~31°04',东经121°30'~123°25',素有“东海鱼仓”和“中国渔都”之美誉。全市区域总面积为2.22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0.1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岛屿1390个,海岸线2448公里,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是全国唯一的群岛型地级市。舟山渔场作为我国最大的渔场,2004年渔业产量为130.42万吨,其中远洋捕捞19.99万吨,规模为全国之最。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海洋渔业、港口海运、海洋旅游、临港工业为支柱、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产业和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的框架。舟山市是浙江省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蓝色通道和“桥头堡”,据初步测算,2004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超过400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可达143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8%,其中渔业总产出为71.79亿元。2004年舟山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2004年舟山市海洋环境监测结果表明,近岸海域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8556平方公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为1086平方公里。舟山海域海洋环境质量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海水中主要超标因子是营养盐类,部分测站石油类、重金属铅略有超标。2004年舟山海域沉积物质量良好,除舟山六横岛测站DDT、PCBs略有超标外,其它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2004年舟山市部分沿海地区经济贝类的卫生质量状况尚可:抽样检测的经济贝类(贻贝等)中重金属镉、汞、666和多氯联苯的含量基本符合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部分地区有些贝类体内砷、DDT略有超标,石油烃和铅普遍超标。赤潮灾害频繁发生。2004年共发生赤潮16起,累计面积6000余平方公里。随着舟山市经济的发展,近岸和近海海域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各类污染物的排海量在近期内亦不会出现明显的减少。因此,需加强对舟山市所辖海域海洋环境监测和整治力度,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海洋环境管理政策、确定海洋环境管理目标、减轻海洋灾害、调整经济结构服务。同时,也希望我市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继续密切关注舟山市的海洋环境状况,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保护海洋环境,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和完整性,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舟山市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及趋势入海污染陆源入海污染2003年我市总污水排放量为1939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958万吨,固体废物排放量为0.04万吨,与2002年相比入海污染物总量略有减少。海上入海污染2004年我市海水养殖面积达到了15.75万亩,其中深水网箱发展较快,已达到427只,比上年增加92只,普通网箱7661只,比上年增加882只。由于推广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养殖自身所产生的污染有所减轻,但仍是海上排污源之一。海上流动污染源包括商船、渔船等,主要污染类型是废油废气、压舱水、生活垃圾和污水等。至2003年底,我市海洋机动渔船已达到9841艘,共859367吨,146.85万千瓦,渔业劳动力达107929人;商船达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