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绩效管理与评估赵曙明编著目录第一章绩效管理概述第一节绩效和绩效管理的概念第二节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第三节绩效管理的作用和意义第四节绩效管理的基础理论第二章绩效管理系统第一节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第二节绩效管理系统的开发程序第三节绩效管理系统的一般性程序模型第三章绩效评估指标第一节评估指标的形成第二节选择绩效指标的原则第三节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第四章绩效评估指标的权重确定第一节权重的作用和意义第二节确定权重的原则第三节权重的稳定性和动态性第四节权重的确定方法第五章绩效评估的方法第一节员工绩效评估的方法第二节员工绩效评估方法的比较与选择第六章绩效评估的准备工作第一节绩效评估的组织准备第二节建立绩效管理体系需要的信息支持第三节制订绩效管理计划第四节动员和教育员工第七章评估者的选择与培训第一节评估者的选择第二节评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三节评估者应具备的技术第四节针对评估者的培训第八章绩效管理的实施第一节绩效管理实施过程第二节实施绩效评估第三节绩效的诊断与提高第四节绩效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九章绩效沟通第一节绩效沟通的目的第二节绩效沟通的形式第三节主持评估面谈的方法第四节影响绩效沟通的因素第十章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第一节绩效评估与薪酬奖励第二节评估结果与培训开发第三节评估结果与生涯发展第四节评估结果与解聘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力资源的作用日益突出,人力资源管理也发展出了大量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员工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成为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我国高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对较晚,有关绩效评估与管理的教材编写也相对滞后。尽管,近年来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不少有关绩效评估与管理的书籍,但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应用型书籍,强调经验性,操作性,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以直接翻译国外出版物为主;另一类属于研究性著作,强调理论性,但缺少可以指导和训练操作技能的内容。根据我国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在夯实理论基础、了解前沿理论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管理技能,成为符合企事业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我们认为,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教材必须要既强调理论又强调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以往传统教科书中过于强调理论而忽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做法予以改变。这样,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将系统传授知识和组织学生进行应用性训练较好的结合起来,将传统的“代理式”教学方法与“亲验式”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实现传授知识和培育技能的综合目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希望通过“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出一本针对中国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的《绩效管理与评估》教材。南京大学商学院是中国大陆较早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进行教学和研究的高等学校之一。我在91年回国以后,就一直在南京大学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致力于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建设及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了20本专著和教材。我们在对研究生、本科生及在职人员培训的多年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和教训。这次,我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将多年教学中采用的讲义总结出来,结合我们在教学中认识的一些问题,编写出一本以前沿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有价值的教材。本书力图在以下几方面做到:(1)内容的前沿性10多年来,特别是西方国家在绩效管理与评估领域发展了许多新技术、新概念、新方法,我们将尽量在教材中体现该学科的前沿成果,使学生了解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管理技术。(2)理论的系统性在本书中我们力争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详细准确的定义,力图使学生对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清晰的认识,能够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3)技能训练的可操作性在每一章的最后我们安排了有关绩效评估和管理工作的大量练习和讨论。在针对绩效管理与评估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操作上的问题,我们也以提示的形式出现。在某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