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经贸关系探析摘要。20世纪70年代,白宫与国会之间有关外交政策的争端成为福特政府时期的一个主题。在外交上,福特政府虽对苏继续推行缓和政策,但作为缓和重要组成部分的美苏经贸关系的发展却遇到了重重阻碍。围绕授予苏联最惠国待遇地位问题,美国政府、国会及苏联三方进行博弈,结果美苏经贸关系最终恶化并给美国政治、经济等领域带来影响。关键词:缓和;外交政策;经贸关系;最惠国待遇受水门事件影响,美国总统尼克松辞职,杰拉尔德X8226;福特(1974年-1977年在任)接任美国总统一职,但国务卿基辛格仍继续主持国务院工作,所以福特政府的外交常被看成是尼克松外交的简单延续而没有什么建树。[1]113事实上,虽然福特政府对苏继续实行缓和的外交政策,但并非尼克松政府外交的简单复制,而是有所变化。在对苏关系方面,福特政府时期继续推行缓和政策。但围绕授予苏联最惠国待遇问题,美国政府、国会及苏联三方进行了较量,致使作为缓和重要组成部分的美苏经贸关系的发展遇到了重重阻碍,结果美苏经贸关系最终恶化并给美国政治、经济等领域带来影响。一、福特政府时期美苏经贸关系的背景(一)尼克松政府时期的美苏经贸关系由于有丰富的外交经验,尼克松上台后优先考虑外交事务。早在1968年尼克松在接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即声称,在对苏关系方面,要从对抗走向谈判。[2]4041972年5月,美苏达成限制战略武器协定。除军事方面的合作外,双方在经贸关系领域也开始了新的谈判。在两国政府的推动下,双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最终在1972年10月签订了《美苏贸易协定》,其中包括苏联的最惠国待遇问题以及苏联偿还债务的问题等。美苏经贸关系整体呈缓和之势。(二)福特上台初期的美苏经贸关系及苏联最惠国地位问题福特上台之初就继承了上述已成事实的协定,但这一协定缺少必要的执行法律,而这个法律必须由美国国会来制定。实际上,1972年缓和初期,美国国会与政府之间已开始产生分歧,第1页共6页而且此后双方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产生分歧的原因众多,如“水门事件”的影响,政府的秘密政策行为,参议员杰克逊与其他参议员共同的政治阴谋等。此外,还有福特自身的原因,任职之后,他的权力仅限于国内政策。而在外交领域,他完全依赖于基辛格,这一点在他就职当天所批准的国家安全备忘录中得到了明显体现,备忘录中再次强调了基辛格在外交领域的核心地位。[3]210福特上台之初,就与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进行了会谈,在会谈中他表明对发展美苏经贸关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希望协定能够最终达成并被批准,并且指出美国政府及国会也会认真考虑苏联方面提出的建议。[4]28-29国务卿基辛格也在一开始就表明了态度,支持与苏联建立正常关系,承认苏联享有最惠国待遇,但是他认为政府必须加强与国会以及苏联方面的协商,这样才能推动法案的通过。[5]9-11为加强两国的经贸联系,美国政府欲在经贸关系领域授予苏联最惠国待遇,并且此举也会让苏联感到美方已将其视为平等的贸易伙伴,从而有利于获得苏联在其它领域的让步与合作。[6]278-279但以参议员杰克逊为代表的国会部分议员认为必须先解决苏联35犹太人移民问题。二、美国政府、国会及苏联围绕最惠国地位的较量在上述背景下,围绕最惠国待遇问题,福特政府、国会及苏联进行了复杂的三角谈判。谈判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在保证美国国会可接受贸易法案的前提下,苏联还要同意附属于贸易法案的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中提出的大量条件;二是苏联必须保证犹太人移民数量。(一)美国政府与国会之间的争论。在对苏关系方面,美国政府欲授予苏联最惠国待遇,将其作为贸易伙伴,并同意给苏联诸多好处,例如降低关税,但苏联最终需偿还在二战中签订的租借法案中规定的7.22亿美元。最惠国待遇除了带给苏联在世界舞台上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满足感外,还给双方都带来了经济利益。作为缓和的赠品,美国货物大量进入苏联有助于在此培养民主思想。其实,美国早已授予铁幕后的两个国家——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最惠国待遇。授予苏联同样地位是随后必然的一步。[7]139但是国会认为授予苏联最惠国待遇必须附加第2页共6页一个条件。所以附属于1973年贸易改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