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國民小學「永續發展與環境教育」融入教學教案設計表教學計畫福爾摩沙、打造蝴蝶園、永續在我班實施年級五年級教學者五年級老師、自然老師、藝術人文老師、訓導主任配合之教學單元與主題社會第三單元環境與生活、自然與生活科技、落實於日常生活教育課程執行時間240分鐘資源運用1.老師準備環境保育相關VCD2.學生蒐集資源回收相關資料3.老師製作相關活動學習單4.配合自然老師、藝術人文老師「打造蝴蝶園」設計理念特色說明1.台灣是一座美麗島,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發達,使得原本美麗的自然景觀都遭到破壞。本活動將介紹台灣原本的美貌與環境的變遷給小朋友知道,除教導學童環境的變遷,也提醒學童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並配合活動,讓學童懂得珍惜資源與環境保育的重要。2.自然老師引導學生在校園中打造蝴蝶園,讓學生了解生態平衡觀念,讓學生從實際動手栽種植物活動中了解蝴蝶的生態。3.和藝術人文老師一起動手佈置美麗的蝴蝶園。環境教育分段能力指標1-3-9分析個人特質、文化背景、社會制度以及自然環境等因素對生活空間設計和環境類型的影響。1-3-10列舉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7-3-5了解產業與經濟發展宜考量本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學習目標1.讓學童懂得珍惜資源與環境保育的重要。2.以實際行動接近泥土、親手佈置蝴蝶園。3.落實於每天日常生活中,節約能源、惜福、愛物。4.參與學校跳蚤市場,將愛心傳出去。教學進行方式活動一:台灣的自然景觀(1)教師播放台灣自然景觀的影片給學童觀看。15分鐘(2)教師與學童討論下列問題:20分鐘1.隨著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哪些環境問題?2.我們的環境,一旦遭到破壞,還能恢復嗎?3.台灣的海洋有什麼優點?4.台灣的陸地有什麼優點?5.我們可以利用台灣陸地的優點發展哪方面的產業或經濟活動?6.面對台灣的自然環境,開發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3)教師統整:五分鐘台灣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位居航路要衝,適合向海洋發展,台灣的地形多樣,適合生物生長,且氣候適宜、日照雨量充足,全年都是生長季,這些都是台灣自然環境的優勢。但是台灣的自然環境也有缺點,缺乏礦物質源,且天然災害頻繁,自然環境脆弱,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台灣的永續發展。(4)請學生填寫環境教學學習單(回家作業)第一節結束活動二:環保教育一、回收資源介紹(1)教師做各項回收資源的介紹。20分鐘1.利用實物說明,讓學生知道哪些東西是可再回收的資源、哪些東西是不可再回收的垃圾。2.利用實物說明,讓學生知道可再回收的資源可分成幾類。3.利用實物說明,讓學生知道這些可再回收的資源所歸屬的類別。(2)教師帶學生至學校資源回收場觀察。15分鐘1.教師實際介紹學校資源回收的情形。2.教師講解資源回收的重要。3.督導並鼓勵學生將資源回收。(3)教師鼓勵班上同學們將各自家中沒有在使用的物品,帶到學校來,進行全校性跳蚤市場活動。培養孩子們愛物惜福的生活態度。5分鐘(4)請學生填寫資源回收學習單(回家作業)二、融入教學每日中午(一、二、四、五)自備環保餐具,落實惜福、愛物的觀念與習慣。第二節結束活動三:跳蚤市場分組(1)教師說明藉跳蚤市場活動讓親、師、生發揮愛心,並培養學生愛物惜物、感恩惜福的精神。10分鐘(2)跳蚤市場分組30分鐘1、學生分別將家中帶來的物品檢查堪用程度,並做分類。2、學生討論標價錢。第三節結束活動四:跳蚤市場(1)活動開始30分鐘1.學生及家長義工分組一起拍賣,收錢,做紀錄。2.學生體驗二手物品能夠再利用的價值。(2)成果驗收(3)拍賣所得捐助愛心團體(4)教師肯定本次跳蚤市場活動成果,除了讓學童瞭解愛物惜物、珍惜資源,不但可以避免環境遭到污染外,回收的成果還可以用來捐助愛心團體,幫助許多需要幫助的人。10分鐘第四節結束活動五:打造蝴蝶園(1)自然老師說明建置蝴蝶園的目的。(2)請學生準備鏟子、小水桶。(3)學校準備育苗。(4)由主任、自然老師、美術老師帶領全班同學,將全班分成三組,分頭進行挖土、取堆肥工作,種花苗工作,美化蝴蝶園。第五節結束活動六:落實於日常生活教育(1)節約能源:班級同學離開本教室前往科任教室上課,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