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8页迈向“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型企业——海底捞模式及其理论启示(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武亚军马德里大学CUNEF张莹莹摘要:针对中国企业如何利用“低学历”劳动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问题,本文运用案例与扎根方法,系统研究了海底捞的企业价值观、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绩效影响。研究发现:“海底捞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可持续型企业组织的雏形,这种可持续型企业组织是基于“以人为本”价值观、经济逻辑与制度逻辑相协调的新型企业形态,它以三维平衡型企业价值观和共享愿景、使命为基础,以差异化竞争、人力资本、企业社会责任相结合的战略模式为中心,以体系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制度化为手段,建立起了一种人本型价值观驱动的整合组织体系,进而使其在经济、员工及社会三方面取得良好绩效和可持续性。最后,本文以“海底捞模式”为原型,结合经典的组织社会学理论,提出了一种以人为本、经济逻辑与制度逻辑相协调的“双螺旋”企业模型,并对该模型在中国转型发展经济中的适用性及应用含义进行了讨论与展望。关键词:企业价值观,海底捞模式,竞争优势,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32001,71172021,71232010);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思科领导力研究院支持项目。0引言作为转型发展的大国,中国具有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力资源,包括掌握一定技术的熟练工和非熟练工,这些劳动力资源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全球化竞争加剧和互联网革命的兴起,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依靠低成本生产要素投入(包括人力、土地和资金)的增长方式具有不可持续性[1],中国企业已经面临转型升级和创新的巨大挑战[2]。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无可回避的转型升级面前,中国企业能否利用“低学历”的劳动力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中国企业又如何能够利用大量的“低学历”劳动力实现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摆在中国企业管理者和管理学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事实上,在最近20年以来,一些领先的中国本土企业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尝试,涌现出一批如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底捞)这样的本土新兴企业,它们在缺乏高科技人才、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独特的管理哲学与创新走出了一条利用“低学历”劳动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然,这里所谓的“低学历”是指这些劳动力作为雇员没有受过大学及以上教育,而不是指他们的能力或品质;这里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能够在较长时间(至少15年以上)保持盈利、创新和增长,同时在社会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方面有良好的表现。有鉴于此,本文以中国劳动密集型的典范企业海底捞为案例,探讨它以“低学历”劳动力为基础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与方法,挖掘和提炼其背后的管理经验,并尝试发展一套基于价值观和人力资本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模式,进而为推动转型背景下的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及理论发展贡献力量。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是研究问题与理论回顾;第二部分是研究方法与分析过程;第三部分是基本分析结果,主要概括海底捞的企业价值观、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与创新;第四部分是综合性归第2页共28页第1页共2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8页纳,提出“海底捞模式”的整体架构,并对其系统结构与逻辑进行探讨;第五部分以“海底捞模式”为基础,提出一个“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双螺旋”企业模型,并探讨它在中国转型发展经济中的应用;最后是结论和展望。1研究问题与理论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已经有一批中国企业如华为、联想、海尔等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高学历”人才和管理战略创新而成长为世界级高技术企业,它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较稳定的管理模式,现仍处于发展演进之中[3-7];与此同时,另外一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或服务业的本土新兴企业如海底捞等依靠“低学历”劳动力也体现出创新活力和较好的发展势头,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产业组织雏形正在显现[8-9]。这些新的组织雏形和管理模式构成了所谓“中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