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工程概况2、施工程序3、排水措施4、施工工艺图5、施工方案东陆雨水泵站旱流污水截流工程回笼水管道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东陆雨水泵站旱流污水截流工程试泵回笼水管道按设计系用DN1500玻璃钢夹砂管(环刚度不小于10000N/m2)。回笼水管道设计长度为57m,图示为15m+30m+12m,共计新建检查井3座,其中两通转折井2座,直线检查井一座,井深于3.57m~3.62m之间。管道埋深在4.0M左右,落水方向自出水箱涵闸门井至已建进水闸门井。原雨水泵站的试回笼水管道为钢筋砼管,于站内砼水泥路面下,埋深均为2.9m.,新敷设的玻璃钢夹砂管的管位与原钢筋砼管的管位一致。因此需要先拆除原管道在重新修建新的试泵回笼水管道。二、施工程序1、管道施工1)按照市政工程管理局颁发的排通图确定开槽宽度为3米2)水泥砼路面采用切割开槽后用小型镐头机破碎翻挖后及时外运3)咬口施打6m长30#槽钢4)在管位外侧靠围墙一边布设单排轻型井点降水系统5)设降水观测井点管6根6)预降水72小时7)实测地下水位的标高(须低于基坑底50cm以上)8)机械开槽至设计槽底以上20cm9)人工清基至设计槽底标高10)铺设砾石砂基础(15CM砾石砂+5CM黄砂)11)管道安装12)中粗砂坞膀至管顶以上50MM13)管顶以上50MM部分采用砾石砂分层回填夯实,破坏路面按原结构恢复2、检查井施工1)检查井范围内咬口施打9m长30#槽钢2)同管道基槽同期降水3)与管道基槽同期开挖4)人工清基5)浇筑钢砼底板6)砼底板养护24~48小时7)砌筑砖砌检查井8)砂浆饰井内各面9)安装砼盖座10)安装铸铁井盖3、质量控制1)作业前对作业工人作详细交底2)组织民工班长详细阅读施工图3)严格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实施4)执行三级质量验收程序5)上道工序施工完毕须经工程监理验收合格后再进入下道工序三、排水措施本工程沟槽深度小于6M,采用单排轻型井点降水。1、井点管深度计算H=H1+H2+H3+0.2式中:H—井点管埋深度(M)H1—井点管上端距沟槽底的深度H2—降水后水位与槽底的最小距离(0.5~1M)H3—地下水位降落曲线的降落值(以M计算)H3=N*LN=1/3L—渗流途径长度H=H1+H2+H3+0.2=4.7+0.5+2.55/2*1/10+0.2=5.5M2、井点系统主要设备a、井点管:直径为50MM的钢管,起端头长为1M的滤管,滤管直径为50MM的钢管上打直径15MM呈梅花形布置的孔,孔间距30~40MM。在管外用铅丝螺旋形缠绕起来。先包一层40目的细滤网,再包一层18目的粗滤网用尼龙网缠绕粗铁丝一层保护滤网,滤管下端装铸铁管靴,以防泥砂进入管内。b、集水总管:用内径为102~127MM的钢管分段边接,间隔1.2M设一个与井点管连接的短接头。c、连接管:用直径为50MM的塑料管连接管上装阀们,便于检查。d、抽水设备3、井点的布置1)井点管距离沟槽边线1M设一根,抽水设备放置与原地面以下50CM。2)井管设置:采用冲孔法进行,冲孔深度底深0.5M,以利沉砂,将井管沉至要求的深度后,将粗砂填入孔壁与井点管之间。自基坑底地以下1M的深度将所有的井管用粘土填实,防止漏气。3)连接:用连接管将井点管与集水总管和水泵连接,形成完整系统。抽水时,先开真空泵抽出管路中的空气,使之形成真空,空气经真空泵排出,当集水管存了相当多的水时,再开动离心泵抽水。4)井点系统检查,在运行中,加强巡视,检查出水是否澄清,滤网是否堵塞,真空压力表的压力是否正常等,如有异常立刻维修,确保在整个施工期间不停止,持续运行。四、开槽埋管施工工艺图放样、定位→施打钢板桩→布设井点→预降水→沟槽开挖→基础施工→管道铺设→坞膀→沟槽回填→回填、拔桩五、施工方案1、测量放样1)布设控制网,分别在管线每施工段的起点、转折点、终点处定出管线中线控制点。2)在管线中线两侧避开沟槽,每隔5M放设一标高控制桩。3)经常对已放控制桩进行复栓,确保万无一失。4)严格执行三级复检制度,及时收集原始数据,切实做好复核工作。5)加强对已测量标志的保护工作,做到标志准确、齐全。2、钢板桩施工(1)本工程管道埋深在4米左右,采用打钢板桩支护开槽埋管方法施工。钢板桩一般采用6-9米长30#槽钢板桩。(2)钢板桩施打前根据下水道操作规程定出沟槽施打边线,开凿路面清除面层,开挖钢板桩槽,挖至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