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县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项目第一章总论立足本县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是迅速增加森林后备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我县木材和林产品供需矛盾,满足新时期社会对林业多方面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为了保证木材加工的需要,同时,又不造成对现有森林资源的破坏,根据蓬溪实际,决定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确保我县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蓬溪林业可持续发展。一、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2、主管单位:蓬溪县林业局3、项目性质:新建4、项目建设范围:红江镇涪江沿岸河滩地及周边适宜地区5、建设内容与规模:栽植杨树、巨桉和香椿,发展3万亩速丰林基地6、建设期限及进度安排基地建设期限:计划3年,即2009年至2011年。进度安排:2009年建成3000亩速丰林示范基地,2010~2011年建成速丰林基地2.7万亩;2015年-2020年开发林下产业及森林旅游产业。7、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项目建设总投资3014万元,其中示范基地投资301.4万元。总投资中,自筹资本金1299万元,占总投资的43.10%;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500万元,占总投资的16.59%;群众投工投劳1215万元,占总投资的40.31%。15、效益评价基地建成投产后每一个轮伐期可产木材60万M3,木材产值30000万元,年均产材10万M3,木材产值5000万元;同时,经过加工、产品销售,可产生巨大的利润,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且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二、项目规划的依据、原则1、编制依据⑴国家林业局《林业产业政策要点》;⑵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⑶《造林技术规程》(GB/T5776~1995);⑷《容器育苗技术》;⑸《蓬溪县森林分类经营区划报告》;⑹蓬溪县林业产业发展纲要。2、编制原则⑴充分论证、客观评价的原则根据蓬溪县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结合速生树种生物学特性,对其适应性、速生丰产前景以及产业林下产业及生态旅游业对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作出客观评价。⑵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根据蓬溪县的经济现状,确定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根据现有林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设计营造林工程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⑴人工造林用苗指标速生树苗木质量指标执行《容器育苗技术》(LY/T1000-1991)合格苗的规定,使用Ⅱ级以上苗木。⑵项目建设需苗量项目建设需苗量共需量330万株,其中建设示范基地需苗量33万株,周边地区基地需苗量297万株。⑶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指标造林当年成活率、保存率:≥90%。⑷营造林工程及其它经济技术指标详见表1-2。表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项目单位指标备注香椿苗元/株0.6Ⅰ级苗巨桉苗元/株1.0Ⅰ级苗杨树苗元/株2.0Ⅰ级苗钙镁磷元/kg0.5复合肥元/kg2森林保护费元/年•亩4含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护林员工资科研培训费万元20作业设计费元/亩2开办费元/亩1劳动力价格元/工日30林地整理工日/亩4清理附着物,取卵石整地挖穴工日/亩540cm×40cm×50cm施基肥工日/亩1定植工日/亩1追肥工日/亩1抚育工日/亩2每年2次⑸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评价指标根据有关研究结果,森林生态效益总效益为木材收入的6~8倍,本项目按7倍计算,森林生态总效益将达3.5亿元。项目建设将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为地方财政提增加收入。建设期内年均可为社会提供200人就业机会,并促进周边地区新农村建设,加速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一、项目建设背景我县是少林县,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以采伐生态林为主的木材生产结构,致使原本就十分贫乏的用材林资源濒临枯竭。对现有林的大量采伐,将导致水土流失、洪水、旱灾、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加剧。保护好现有森林,以保证国土安全,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迫在眉睫。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之后,木材和林产品的供需矛盾更趋紧张。总结我国80年代初在南方发展人工用材林、80年代后期开始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90年代初开始利用世行贷款实施大型速生丰产林建设项目的经验,以及借鉴外地先进的林业发展经验,立足本县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是迅速增加森林后备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我县木材和林产品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