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村庄布局规划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县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的部署,在副主席带领下,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有关方面负责人及业内人士,就全县村庄布局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全县现置5个建制镇,2个街道,2个办事处,333个行政村,394个自然村;共有农户5.2万户,农村居民17.55万人;幅员面积22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万亩。近几年,我县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农村社区建设为重点,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村庄布局规划建设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先后编制完成了《xx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xx县农村村庄布局规划》等专项规划,小城镇详规覆盖率达90%,村庄规划编制率达100%。同时,大力实施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城中村改造工程、废旧村落拆除改造工程、黄河南展区村庄搬迁改造工程、农村旧房修缮工程,各项工程进展顺利,并已取得初步成效。2010年,我县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拟定了《全县农村社区布局规划》(讨论稿)。根据规划,全县拟在五年内建设农村社区42个。目前,已开工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6个,全部投用后可有效辐射179个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53.0%。二、问题及成因(一)村庄布局分散,规模偏小。我县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县,居民来自11省107县(市)。当初他们多以垦荒种地为业,自然形成大量种地屋子,许多村落就地而建。受思想观念、文化习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全县村庄布局散乱,中小规模村庄过多,既增加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造成无止境的浪费,也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在以往的村庄布局中,忽视了对村庄规模、地域特点、产业规划等方面的通盘考虑和长远谋划,只是在原村落基础上就地进行了调整,从而造成了全县村庄布局长期在低层次徘徊。据统计,全县农村现有宅基地面积10.3万亩,户均1.98亩,最大的农户院落达5亩之多,用地超标现象严重。从人口规模看,1000人以上、500-1000人、第1页共6页300-500人、100-300人、100人以下的行政村分别为37个、96个、89个、100个、11个,分别占11.1%、28.8%、26.8%、30.0%、3.3%。300人以下村的分布情况是:黄河口镇36个,垦利街道26个,永安镇21个,兴隆街道11个,董集镇8个,胜坨镇5个,郝家镇2个,红光办2个。(二)村庄规划滞后,特色不明显。尽管我县所有行政村均已编制了村庄规划,但受当时技术力量、资金投入、思想境界等因素的局限和“任务观点”的影响,多数规划偏重于文本编写和图表绘制,未能抓住要害和关键,编制水平较低;有的规划缺乏新意,只是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即便规划能够实施,村庄面貌仍难以发生明显改观;有的规划没有体现“差别性”,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不突出,“千村一面”现象严重;有的规划功能不全,缺乏前瞻性,没有对文体、环卫等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有的规划仅对住房外观尺寸进行了控制,而忽视了对内部构造的细化设计。(三)村庄建设无序,“空心村”现象严重。由于宣传教育不到位,加之对违规违法行为缺乏监管制约手段,致使部分村民对村庄规划情况不甚了解,守规意识差,不少的村建房长期处于无序状态,房屋高矮不一,宽窄不一,方向不一,造成了“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状况。由于宅基地所有权属于集体,个人不能继承,而房屋所有权属于产权人,继承了房屋就意味着可以保住宅基地使用权,再加上继守“祖业”思想的影响,多数农民建新房后不愿拆除旧房,宅基地闲置和一户多宅现象十分普遍,形成了大量的“空心村”。(四)融资渠道有限,资金缺口较大。据调查,编制一个镇(街道)总体规划约需资金30万元,编制一个行政村规划约需3万元,规划编制经费的缺乏直接影响了规划质量的提高。农民建一处配套的院落至少需要资金15万元,而相当一部分农户的经济实力难以承担。今年规划建设的16个农村社区,仅服务中心大楼投资就达200万元以上,再加上配套设施及农民集中居住工程建设,费用将更加庞大。我县8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薄弱,镇级还没有完全摆脱“吃饭财政”,仅靠市县两级财第2页共6页政补贴和帮扶单位的支持明显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五)部分干群认识有偏差,参与动力不足。部分干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