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激励是现代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核心问题研究【摘要】管理心理学作为现代心理学和管理科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研究目的就在于怎样去充分调动管理中人的行为积极性,而人的行为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激励的水平和方法。因此,应该把激励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作为现代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努力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现代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作为现代管理科学和心理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管理心理学自!"世纪#"年代诞生至今,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成熟的过程,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理论知识体系和实验研究方法,为推动人类社会管理实践活动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管理心理学的知识理论体系中,仍然存在许多够成熟和不够完善之处,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缺乏一个能够统领全局、贯穿始终的理论核心。从而使得现有管理心理学各个理论知识部分之间因缺乏必要的内在有机理论联系而显得“支离破碎”或“杂乱无章”,难以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的完整理论知识体系,不利于管理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也不利于学科自身的积极健康发展,更不利于更好更有效地发挥其在现实和未来社会管理实践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及科研实践中,我们认为应把激励作为现代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核心。这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一对现行管理心理学理论知识体系中所存在的缺陷的认识分析的结果表面上看,在现有的各种管理心理学教科书和著作中,一般都把管理心理学理论划分为四个部分,即个体心理管理、群体(或团体)心理管理、组织心理管理和领导心理管理等,其理论依据是,个体构成群体,群体构成组织,而领导则在组织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似乎给我们一种印象,即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就是围绕着由个体到群体再到组织和领导这个中心建立起来的。其实这完全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或者是一种误解。一方面它只能说明管理的组织构成,即组织是由群体组成的,群体是由个体构成的,但是它却难以或不能说明管理的心理构成,即个体心理怎样构成群体心理,群体心理又怎样构成组织心理,以及领导心理和个体、群体、组织心理之间的互动等问题,同样也不能解释说明管理中的行为构成,即由个体行为怎样构成群体行为,由群体行为又如何构成组织行为等。道理很简单,群体绝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相加,组织行为也绝不是群体行为之和。而如果我们把激励作为现代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并把它贯穿到管理心理学的各个理论知识部分之中,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即无论是个体、群体、组织还是领导者,其心理和行为都需要激励,也正因为这样,通过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激励,才会使个体心理和行为更好地向群体转换,再通过群体心理和行为的激励使个体构成群体,只有个体和群体的行为都得到激励才有利于其向组织心理和行为转化,并最终为组织心理和行为的激励创造条件或打好基础。而且,不仅领导者个人和集体的心理和行为需要激励,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管理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积极性的调动而言,领导心理和行为特点也是一个重要的激励因素。在这里,激励不仅是调动管理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个体、群体、组织和领心理和行为之间相互转换的枢纽或重要的先决条件。这样现行管理心理学各个理论部分之间就由人的心理和行为激励问题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的整体,既有外部的组织构成,又有内部的心理和行为构成,成为一个成熟的、有自己理论特色和核心的管理心理学科,即管理心理学是以研究管理活动中有关人的心理和行为激励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为核心的一门管理学分支学科和心理科学体系中一门应用学科。另一方面,现行的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也难以明确回答为什么管理活动中只有个体行为需要激励而群体、组织和领导行为不要激励?(绝大多数的现行管理心理学教科书中只讲个体行为激励问题,或者说只在个体心理管理部分讲激励问题,而不讲群体和领导行为激励问题)或究竟怎样去激励?为什么只讲个体心理特点而不讲群体、组织和领导的心理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等等。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和研究解决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