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项目二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负责人:延静(信息物流系主任)宋彦斌(顺鑫首联绿色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项目组成员:武晓钊、李俊琦、李作聚、刘华、孙林、刘健、王艳、付丽茹、叶靖、罗松涛、李多、赵春利、李宇红、胡丽霞(以上是专业老师)林友来(北京物流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李少凌(北京环京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郓绵(北京德利得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一、概述为满足首都现代物流业高速发展对高技能物流人才的需求,学院于2003年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该专业面向首都商贸物流企业培养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管理技术与国际货运代理技术的商贸物流服务企业基层管理人才。五年来校企合作共培养学生847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7%,为北京顺鑫首联绿色物流有限公司、北京环京物流有限公司、中国远洋物流公司等大中型物流企业输送了一批高技能人才。2007年被北京市教委批准为北京市高职示范性建设专业。依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标准,经研究论证,提出本专业主要建设内容为:为首都商贸物流服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物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经三年建设,成为用人单位认可度高、对同类专业建设有示范作用的特色专业。本项目重点建设物流管理专业,依托行业的发展要求,辐射带动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整体提升。本专业投入资金116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420万元,北京市财政736万元,自筹资金10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465万元,用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等项目建设324万元,用于师资培养、引进等项目建设289万元,用于专业群建设88万元。二、建设基础(一)专业社会需求状况1.物流业成为支撑首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产业·1·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随着北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北京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物资和商品集散地之一,是全国规划中的25个物流一级节点城市之一。北京丰富的物流资源、优越的区位条件和政策环境,为北京物流业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北京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06年全市物流总额达到2.54万亿元,同比增长21.1%,高出同期GDP增幅8.3个百分点,物流需求系数达3.2,比全国水平高0.4个百分点,物流业对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三大需求的快速增长支撑作用明显,对首都经济的发展和扩大首都内需起着促进和支撑的作用,是北京市的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行业增长和人才需求两旺。2.物流业发展亟需高技能人才根据北京市物流协会的统计,2006年北京市物流从业人员达到42.6万人,同比增长10.3%,高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速5.0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6.7%,占全市从业人员的4.6%。2008年北京市物流业年新增就业岗位将超过4.5万人,到2010年物流人才总量缺口预计将达到15万。按照北京市人才需求统计,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尤其是首都的商贸物流企业亟需熟悉物流配送、运输、仓储、国际货运代理等业务流程、熟练使用物流信息系统应用软件进行物流全程信息管理与收集、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物流人才。预计到2010年需求量为4500人。目前,北京9所高职院校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每年招生规模仅为750人左右,人才供不应求为物流管理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二)专业定位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为:面向首都现代物流业,主要为第三方商贸物流服务企业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熟悉物流配送、运输、仓储、国际货运代理等业务流程,掌握物流业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物流信息管理软件进行一线物流业务管理的高技能人才。就业岗位:仓储配送部业务主管;物流运输部调度、车队队长;国际物流部报检员、跟单员;信息管理部主管等。(三)专业优势1.初步形成了“四位一体”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四个物流管理岗位中的具体技能和能力培养设计课程包,探索建立了模块化、递进型能力培养模式;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形成了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