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北京版五年下《通分》word教案教学要求:1.使同学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确地把两个分数通分;2.培育同学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3.培育同学阅读数学材料的能力。教学重点:通分的意义和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求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6和88和99和27二、探究讨论1.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比较和的大小。提问:这两个分数能直接比较大小吗?上面3道题都能很快看出两个分数的大小,为什么不容易直接比较大小呢?(2)让全体同学自学课本第92业例题,并思考下列问题:①为什么不容易直接比较大小?②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③能用24、36、45等数来作它们的公分母吗?④课本上为什么选用12作公分母?(3)全体同学围绕以上思考题进行讨论。(4)通过直观图引导同学比较和的大小。①是怎样变成的?板书:==又是怎样等于?板书:==②谁会用"因为……所以……"来说明?板书:因为<,所以<(5)引导同学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通分的意义。老师板书课题--通分。2.学习通分的方法。(1)出示例2并对比通分的意义说明题目要求。(2)第(1)题把和通分,应当选用什么数作公分母?板书:用3和7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怎样化成二十一分之几?又怎样化成二十一分之几?(3)第(2)题把和通分该怎么做?全体同学试算,一人板演,集体订正。(4)假如把的分母"6"改成"8",又该怎样通分?(5)引导同学归纳、概括出通分的一般方法。提问:通分的关键是什么?(准确、快速地求出公分母)3.同学阅读课本第92-93页。三、课堂实践1、练习十三第1题。2、练习十三第3题。3、趣味练习:用1作分子,自己的学号作分母,同桌的两个通分。四、课堂小结1、什么叫做通分?2、通分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关键是什么?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2、4题。附送:2024-2024年北京版五年下《长方体的认识》word教案教学目的1、使同学认识长方体,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的特征。2、使同学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认识“相对”、“相交”的位置关系1、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前来听课的老师表示欢迎(同学鼓掌)2、讨论鼓掌动作①鼓掌动作看来简单,人人都会,但要仔细讨论起来还真的有学问。比如这样行吗?(老师只用一只手在胸前煽来煽去)②两只手就一定行吗?(老师用两只手前后交错地在胸前煽来煽去)③那么鼓掌时,两只手的位置应该做到掌心相对。(板书:相对)④通过老师手势使同学认识“上下相对”、“左右相对”和“前后相对”。⑤我们再来继续讨论鼓掌,你们看这样行吗?(老师用两只手在胸前不断地做十指交叉的动作,没有发出声音)(同学回答不行,这叫交叉。)两只手互相交叉,我们可以称之为“相交”。(板书:相交)3、小结“相对”和“相交”是两个物体间或物体中某些部分间的两种十分重要的位置关系。这种关系在讨论鼓掌的动作中有,在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中也有。今日我们就要在学习长方体的过程中进一步讨论“相对”与“相交”的关系。二、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1、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2、出示长方体教具,让同学观察,并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3、让同学边观察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边小组讨论长方体是怎样组成的。汇报讨论结果,得出: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三、讨论面、棱、顶点中的各种关系1、老师指导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两种位置关系——相对和相交,下面请同学们继续深化观察,看一看长方体中,面与面、棱与棱之间有没有相对或相交的关系。2、同学观察、讨论,并在老师指导下得出结论:①相对的面面积相等;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③面与面相交就形成棱;④棱与棱相交就有了顶点。四、具体讨论长方体1、讨论长方体中6个面的形状及长、宽、高的确定。(课件演示)2、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刚才同学讨论时得出的结论。3、同学交换学具,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及它们的特征。五、指导看书与课堂练习1、看书、质疑。2、完成“做一做”题目,集体订正。3、老师逐步画出长方体透视图,指导同学观察,分析,以培育同学的识图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4、老师出示教具或实物模型让同学推断是否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