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民政局国家级生态区创建方案为扎实做好民政系统生态区建设工作,确保完成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到XX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区的总目标,根据区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民政系统实际情况,现制定民政局生态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化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进展观为指导,以打造清新秀美的生态环境为动力,以人民满意为标尺,全面贯彻落实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进一步深化殡葬体制改革,建设科学文明的殡葬服务体系,提倡文明丧葬之风,把生态和可持续进展理念引入殡葬领域,不断适应社会进步和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全面进展,确保到XX年把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区。二、工作目标总体目标:根据《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工作实施方案》和《区生态区建设目标责任状》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工作,强化全民生态殡葬意识,加强生态殡葬建设,提高殡葬服务水平,加快实现殡葬基础服务设施生态化、园林化,全面完成各项创建任务。主要任务:根据以上总体目标,我局将注重做好一下四项工作,确保XX年通过国家级考核验收。(一)强化全民生态殡葬意识。改革传统的丧葬方式,必须把转变广阔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作为第一道“闸门”,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发挥党员、干部及老年协会和有关社会团体的力量,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媒介进行宣传;通过召开全区机关干部会议、全区民政系统工作人员会议进行宣传;通过区民政局领导人在电视媒体的号召讲话进行宣传;通过镇、村干部下村第1页共4页召开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宣传;通过村干部对本村群众进行宣传等,从而加大生态殡葬的宣传力度,让广阔人民群众了解生态殡葬的安葬方法以及对子孙后代的重要意义,普遍提高干部、群众对推行生态葬法的认识,逐步接受殡改新观念,执行殡改新政策。(二)加大生态殡葬的建设力度。全面推行生态殡葬,就必须要加大生态墓区的建设力度,我局将充分发挥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全力推动此项工作,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并督促实施。坚持实行骨灰处理多样化,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墓区建设总体规划。规划与城市建设、交通建设、风景区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相衔接,确保在城市规划区和“三沿五区”内划定无坟区。乡镇一级一般不宜搞公益性墓区建设。生态墓区建设,可以以村为单位兴建,也可几个村联建,也可以建设骨灰存放堂,建立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丧葬习俗。同时,要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逐步推动殡葬改革工作,对已建生态墓区的,骨灰一律葬入生态墓区,严禁乱葬乱埋。力求将殡葬改革纳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工作制度。(三)提高殡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科学文明的殡葬服务体系,提高殡葬公共服务水平,要完善“两个体系”:一是完善殡葬管理组织体系;二是完善政府主导与行业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殡葬服务体系。建立“一个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殡葬事业进展要求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推动“三项改革”:一是推动以提高火化率为主要目标的遗体处理方式改革;二是推动以科学、文明、卫生、节俭为主要目标的殡葬习俗改革;三是推动以生态安葬为目标的骨灰和遗体处置方式改革”。实现“四个目标”:一是实现全区火化率达到100%以上;二是实现公益性墓地3年内覆盖城乡,骨灰入墓率平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三沿六区”无坟化;三是革除丧葬陋习,逐步形成“文明殡葬”新风;四是全面提升殡葬管理水平和殡仪服务水平。第2页共4页(四)加快实施殡葬基础服务设施生态化、园林化。利用生态学、环境景观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殡葬设施,进一步完善殡葬设施的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园区各种污染,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实施清洁的殡葬活动,最大限度地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环境,保证殡葬活动始终保持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注重设施的生态化;建筑、雕塑及假山、池沼等人工设施是殡葬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建设中力求使这些人工设施与殡葬环境融为一体,突出环境的自然特点,在体现设施的园林化的同时,满足人类对自然的心理需求,为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