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三字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经验做法我县盯牢“名县美城”“全域大花园”的整治方向,坚持“三个并重”(拆建并重、建管并重、里外并重)与“三个注重”(注重小城镇建设与城市转型共同发展、注重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注重彰显各镇特色),全方位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获得20XX年市考核第一名、20XX年省、市优秀县,石梁镇评为省级样板镇,平桥镇、和合小镇被评为市级样板镇,20XX年省、市优秀县,街头镇、南屏乡评为省级样板镇,三合镇、三州乡、龙溪乡被评为市级样板镇,今年我县17个整治点全部通过考核验收,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圆满收官。两年来,县整治办对经验做法做了总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要念好“三字诀”。一是植根文化,念好“文”字诀。各地立足实际,坚持“一乡一规划、一乡一特色”,结合全城旅游示范区创建,突出山水、深挖文化,结合产业发展,明确整治目标定位。着力推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规划与乡镇整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融合”,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发展思想,全面改善小城镇环境,联动推进周边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转型,促进城镇面貌、品质、功能实现新的提升,让广大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如:街头镇围绕“全域美丽、全域景区、全域旅游”,将“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南屏乡打造民国风情历史古街;三州乡打造特色“茶韵小镇”;石梁镇探索生态、文态、业态、形态“四态合一”,打造云端上的世界旅居小镇;和合小镇凝铸“和合圣地养心天堂”,和合人间文化园、和合博物馆、和合圣碑公园、和合文化研究基地等彰显和合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中《XX县区石梁镇依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打造浙东“云端花园”》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天台实践——一雷峰乡为例》得到副省长彭佳学的批示肯定。二是深挖旅游,念好“美”字诀。我县紧紧围绕“名县美第1页共3页城”和“全域旅游”两条主线,以小城镇整治为契机,立足本地实际,依托天台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以及“和合文化”和“唐诗文化”,以文化为魂、以景观为体、以业态为本,“大整治、大开发”,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真正做到“用文化营销山水、用产业实现繁荣”,如和合街国庆期间迎来26.5万游客、白鹤袜业城成为网红产业城、坦头建成“汽车用品小微园”、石梁镇云端小镇全球招商签约6.08亿,目前全县的乡村旅游如火如荼,18年前三季度全县乡村旅游已接待游客493.86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2.87亿元,游客购物收入3.95亿元。真正做到百姓增收,推动城镇、农村共同发展。三是创新机制,念好“新”字诀。我县以环境卫生整治“创建制”为抓手,多种长效机制稳步推进小城镇整治工作。环境卫生整治“创建制”:通过创建卫生乡镇,全方位改善小城镇环境卫生。目前,平桥镇、石梁镇、雷峰乡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申报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6个;省级卫生乡镇实现全覆盖。在全县范围开展“路(街)长制”:积极探索“路(街)长制”对镇区环境卫生长效机制进行深化和补充,分三步走:第一,实地踏勘整治范围内道路状况,根据“一路一策”方案,全面摸排各巷各路,不留一处“死角”,第二,召开环境卫生整治动员会,将“路(街)长制”分配到人,责任到人,第三,健全督查机制,出台考核细则,制定节点打分机制,三步走对整治范围卫生保洁制度进行长效化。开展环境整治每周督查机制:针对我县去年验收的8个整治点开展环境整治每周督查机制,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以整改单的形式及时反馈给各乡镇(街道),并由县整治办每季度进行一次排名,整治办也将及时备案,便于下次督查是否整改到位,确保工作落到是实处。督查结果按照月度督查权重,换算计入年度各个乡镇(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年度考核总分。党建行动助力整治:我县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活“红色细胞”,注入“红色力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广大党员勇当披荆斩棘“开路者”,组建党员先锋队,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下,群第2页共3页众纷纷上阵,自觉地加入到整治的大军中,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