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探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农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业务在逐渐增多,而这些业务大多涉及到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何做好这类业务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本文对农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新形势下档案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供借鉴交流。农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包含着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职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以及落实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关系的转续以及工资收入等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管理和服务等,对农场人力资源统筹运用,以及劳动力丧失后生活保障问题都有积极作用,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促进人们工作生活的有效性和便捷性。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常见问题1.1劳动保障档案管理重视不足。劳动保障相关的档案大多涉及内容较多,档案类别、操作程序较复杂,如果对此不重视,缺少硬件管理措施,就会使档案资料归档不及时,或保存资料不全,严重的可能造成档案资料的丢失。所以,要对劳动保障档案提高重视。1.2档案管理分散。目前,农场档案管理相对分散,没有将所有的档案统一到一起,方便查阅,而是不同的相关单位的档案资料都由自己单位保管,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档案管理库房,分建在不同的地方。有的单位的档案管理配备的硬件设施较多,投入成本也较高,使库房使用紧张,档案管理不集中,综合调配能力不足,导致档案管理空间紧张。而由于管理分散,对档案的防盗、防潮、防虫、防火等管理的重复投入较大,成本增加。社保档案涉及的范围较广,且内容也类别多样,有的档案由多个部门进行业务监管,但各部门之间又缺少必要的联系,导致一个档案信息由不同单位留存保管,造成了档案管理的成本增加,对于这种重复保存的档案,对档案管理造成极为不便。1.3管理模式滞后。以往,大部分农场的档案管理还是使第1页共3页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即将收集的资料装订成卷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使档案管理的工作量增多,同时错误率也在增加,管理模式操作起来也比较繁琐,需要的管理人员较多,管理成本增加,操作使用也不方便,在档案收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缺少硬件设施的投入,造成投入的工作量也极大,工作效率相对落后,在管理理念上也缺少档案管理的理念的创新。1.4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差。目前,大部分单位负责档案管理人员并不是具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大多兼职,不具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储备。在以往的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单位都采取的以老带新的学习业务方式,对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没有达到档案管理相关要求,缺少工作的高效性和标准化,影响了档案实际作用的正常发挥;对于这种情况,也是缺少严格有效的考评机制,对工作缺乏必要的工作监督和助力作用。2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方法2.1强化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视。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视,是推进档案管理快速发展的基础。单位领导应该转变思想,明确档案管理对部门工作质量的作用,并对档案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配套设施的投入,改善档案管理的环境,使更多的专业人才愿意参与此项工作。领导重视就会强化制度的完善和人员的管理,就会关注管理制度是否规范,管理是否高效。领导重视就会激发职工的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在档案管理上调动各部门人员通力配合。2.2落实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规范的档案管理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通过制度的建设推动整体工作有序进行。在具体管理制度完善上,有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管理等操作流程性制度,也有工作人员工作流程、工作职责的规定,使其能责任到人,来增强具体负责人员的责任意识;还应做好奖惩制度的完善和规范监督制度的执行。完善日常管理规定,针对不规范归档现象以及档案丢失现象,要发现问题马上处理,及时纠正制度中不完备的环节,做好工作质量监察考评制度的实施,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严格落实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使其成为规范档案管理的依据和手段。第2页共3页2.3提高档案管理技术的先进化。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