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考核知识点第一章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绪论(一)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主要概念1、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职业的特性:经济性、技术性、社会性、伦理性、连续性2、职业声望:是人们对职业社会地位的主观评价。职业地位:由不同职业所拥有的社会地位资源所决定,往往通过职业声望的形式表现出来。影响职业声望的主要因素:职业环境,职业功能,任职者的素质要求职业声望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职业声望的调查与评价方法:民意调查法,自我评价法,指标法3、职业期望:也称职业意向,是劳动者自己希望从事某种职业的态度倾向,也就是个人对某一职业的希望,愿望和向往。职业价值观:个人对某一职业的价值判断。职业期望是个人职业价值观的直接反映。职业价值观的九种类型:自由型、经济型、支配型、小康型、自我实现型、志愿型、技术型、合作型、享受型4、职业分层:以职业角色为依据,按照职业的社会地位及社会对职业的价值取向所做的职业等级层次排序。职业分类:社会劳动分工的记录,是横向的社会职业类别划分。职业分层与职业分类的不同点:5、我国职业的分类:8个大类、66中类、413个小类,共1838个职业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单位负责人;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第七大类:军人;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6、职业生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整个历程。无边界职业生涯:强调打破组织界限和组织内部职位界限的职业转移和职业流动。易变性职业生涯:强调驾驶自己职业生涯的是自己而不是组织,个人在需要时可以随时重新创立其职业,一个人可以在不同的产品领域、技术领域、组织和其他工作环境中出入自由。7、内职业生涯:指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透过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获取的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地位及荣誉的总和。外职业生涯:指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所经历的职业角色及获取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依赖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增长的。总之,内职业生涯的发展是外职业生涯的前提,可以带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内职业生涯如果匮乏,外职业生涯就会停滞或失败,当外职业生涯遭遇寒流时,内职业生涯发展更应该加紧修炼。8、职业生涯规划: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分类:人生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短期规划(二)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基本内容1、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指组织开展和提供的、用于帮助和促进组织内正从事某类职业活动的员工实现其职业发展目标的行为过程,其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开发、评估、反馈和修正等一系列活动。2、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1)对组织的发展目标进行宣传教育;(2)建立职业信息系统;(3)设立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评估中心;(4)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相配合;(5)建立奖赏升迁制度;(6)加强员工的训练与教育;(7)个人需要与组织需要相适应。(三)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作用1、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对个人具有的作用:(1)帮助确定职业发展目标;(2)鞭策个人努力工作;(3)有助于个人抓住重点;(4)引导个人发挥潜能;(5)评估目前的工作成绩。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对企业的重要作用:(1)保证企业未来人才的需要;(2)是企业留住优秀人才;(3)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2、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作用:(具体如上)第一:它能够帮助个人更有效地管理其职业生涯第二:组织理解了摆在员工面前的矛盾和他们职业生涯决策,也能从中受益。(四)影响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因素1、影响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个人因素:个人的心理特质、生理特质、学历经历组织因素:组织特色、人力评估、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