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1改善钢铁企业物流的历史背景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节约物资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企业发展和实现更大利润的重要指标。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迅速加大了对钢铁产品的需求,钢铁产能的提高为钢铁物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钢铁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在我国的物流热中,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工业生产企业物流的改造与建设没有受到普遍的重视,是物流业的一个薄弱环节。工业生产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主体并体现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是现代物流服务市场的主要需求者与供给者,影响和制约着物流业的良性发展;企业物流是企业走向国内外市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生产企业、行业主管和政府部门,都要十分重视生产企业物流的改造和建设。生产领域的企业物流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源泉。商品是社会物流的物质基础,而商品源头是工业生产企业,只有工业生产企业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社会物流才能赖以存在;工业企业的生产性消耗占社会商品消耗的主要部分,决定了它是物流服务市场需求的主体。所以,工业生产企业既是物流服务市场的主要供给者,又是物流服务市场的主要需求者。再从供应链管理角度来看,现代物流业的经营业务来自各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而工业生产企业是供应链的重点环节,特别是从事生产资料产品生产的工业企业更是带动供应链运作的主体,因为它的供应物流量、生产物流量、销售物流量占整条供应链物流总量的大部分,因而说工业生产企业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是产生物流供给与需求的源泉,也是说它是物流服务的最大供给者与需求者。为此,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工业生产企业的这种“双重角色”。要围着工业生产企业物流这个核心来展开,否则的话,物流业将会失去发展的基础与方向。企业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的主要环节。物流被社会公认为“第三利润源泉”,而这个利润源主要蕴藏在工业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并相对集中在企业物流中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等环节。我国的企业物流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成本高。据世界银行的推测,我国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16.7%,业内人士估称可能在20%以上。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直接劳动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费用占总成本的比重,从账面看约为40%。二是周转慢。有关专家分析,在商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用于加工和制造的时间不到10%,而90%以上时间被物流过程所占用。三是库存大。四是效率低。传统物流各自为战的组织形式,分散、低效、高耗的运行方式,损失浪费惊人。有专家估算,我国仅汽车空驶率就高达37%,相当于150万辆载重汽车来回空驶。一件商品从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数十次的搬动、装卸,长时间的储存、保管,因此造成的全国物资损耗约在3000亿元以上。这些方面的明显差距,正是我们挖掘第三利润源的巨大潜力和突破口。近年来,不少工业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力量,或者与外企业联合协作进行物流资源的整合和改造,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向物流要利润,要变潜在的第三利润源为现实的利润,就必须立足工业生产企业,重视和发展企业物流,否则的话,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是空中楼阁,是无源之,是无本之木。滞后发展的企业物流已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突出的问题是物流服务市场的供需失衡,第三方物流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在物流热中,一方面是大家对现代物流热趋之若鹜,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物流基地、中心建成,成千上万的物流企业不断冒出来;另一方面是“叫好不卖座”,基地与中心门前冷落,盈利的物流企业不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工商企业由于受传统观念、管理体制、企业改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愿意将物流业务外包,不大愿意采用代表现代物流发展方向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在美国,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总量中的比例为57%,日本为80%,欧洲为76%,而我国目前只有7%。这就暴露了我国工商企业物流水平低下和管理体制及观念等弊病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制约。第四,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经验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