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鄂教版科学四下《雨下的有多大》教学设计1一、课程标准:1.知道利用根据观测比利用感官更准确有效。2.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受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3.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4.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5.知道可以用降水量.湿度来描述和测量天气。6.知道基本气象观测器材的作用。7.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8.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9.能参加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10.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展的。11.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二、教学目的:(一)过程与方法1.能用身边材料制作头发湿度计,并测量空气的湿度。2.尝试根据空气的湿度推测会不会下雨。3.能用废旧塑料瓶自这制雨量器,并尝试测量降水量。(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下雨前空气湿度会增加。2.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湿度和降水的多少。3.知道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确的雨量测量效果。(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懂得制作简易器材也可以进行科学观测。三.学习成果:估计同学能够:1.能用身边材料制作头发湿度计,并测量空气的湿度。2.尝试根据空气的湿度推测会不会下雨。3.能用废旧塑料瓶自这制雨量器,并尝试测量降水量。4.知道下雨前空气湿度会增加。5.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湿度和降水的多少。6.知道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确的雨量测量效果。7.懂得制作简易器材也可以进行科学观测。四、学习成果评价(一)概念进展1.不能用身边材料制作头发湿度计,不能用废旧塑料瓶自这制雨量器。2.能用身边材料制作头发湿度计,并测量空气的湿度,能用废旧塑料瓶自这制雨量器,并尝试测量降水量。3.能用身边材料制作头发湿度计,并测量空气的湿度,尝试根据空气的湿度推测会不会下雨,能用废旧塑料瓶自这制雨量器,并尝试测量降水量。(二)探究能力:1.不知道下雨前空气湿度会增加,不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湿度和降水的多少。2.知道下雨前空气湿度会增加,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湿度和降水的多少。3.知道下雨前空气湿度会增加,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湿度和降水的多少,4.知道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确的雨量测量效果。五、教学准备:1.钉子、大头针、木板、长头发、硬纸板、纽扣、线轴、小锤、胶水各一;两粒小珠;彩笔。2.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3.大小、形状不同的雨量器若干。六、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同学\老师互动的目的教学反馈集中话题1.课前先板书“雨”提问:谁知道我们今日探究内容和什么有关?2.小朋友们你们能用“雨”字组成一个词或组成一个成语说说你们知道的“雨”吗?(结合板书:大雨中雨小雨)引起同学对雨的兴趣,同时和语文学科结合,发挥学科综合性。探究和调查1.(展示头发湿度计的成品)讲述:这是头发湿度计,是用来测量空气湿度的,你们想不想也做一个啊?2.老师说明制作头发方法。3.同学按要求制作头发湿度计并用来测量练习,老师巡视指导。4.小结制作情况。5.怎样才能知道雨下的大小呢?今日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板书完整:雨下得有多大)6.(出示雨量器)老师这里自制了一个测量雨量的工具,你们看,(演示雨量器的使用。)7.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作这样一个雨量器呢?让我们动手来做个雨量器测测看。8.(出示)制作雨量器的过程图片9.做好了以后我们还应注意什么?为什么在量雨之前要先往这个瓶里倒进一些1.指导同学自制头发湿度计。2.指导同学制作雨量器水呢?10.动手制作,展示作品。11.让我们用自己做的雨量器来实际测测吧,并把测的结果记在表格中。12.汇报并整理。13.像同学们这样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并整理大家的结果,在数学上就叫做统计,所在我们现在是用实验.记录和统计的方法讨论一定时间内雨量。14.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发觉什么?(引导同学发觉差异)15.找一找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16.你们能在1分钟内让雨下满5小格吗?可以怎样做?下满10小格.20小格呢?(多选择几个壶)17.分组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或画下来?(在科学记录本)18.分组实验,汇报。19.展示实验,大家再讨论,再实验,汇报。20.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