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巡查制度一、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实行定期巡查处置机制和特定巡查处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期巡查为每季度末月开展一次巡查,特定巡查为暴雨、山洪、泥石流、地震等特殊情况发生后迅速进行的巡查。二、隐患巡查工作要仔细、全面,对发现的道路安全隐患要采取临时处置措施后提出处置意见,迅速报县交通局、公安交警部门和乡政府处理,在隐患未整治前要加强监控,防止危险程度加大危及道路交通安全。三、要把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的道路、人员、车辆、管理等相关要素列入巡查范围,避免疏漏引发交通事故。四、对巡查出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要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档案。五、实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巡查责任制,对应该巡查而未开展巡查、虽然开展了巡查而未发现安全隐患由此引发交通事故的,实行责任追究。第二篇:农村道路巡查制度新城交通运输管理所道路巡查制度第一条为加强我辖区农村道路巡查,及时发现道路破损、路边堆积物等情况,保障农村道路安全、畅通,消除交通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结合我所辖区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巡查职责:(一)宣传、贯彻和执行道路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二)发现道路破损、路边堆积物等情况;(三)纠正其他违反道路交通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四)完成上级机关交办的其他工作;第三条农村道路巡查方式包括定时巡查、临时巡查及异常情况下的紧急巡查等。第四条巡查处理:(一)在巡查过程中,发现轻微的道路被树拦截等情况,第1页共12页应当场给予处理,不能当场处理的、破坏面较大的,应及时通知新城镇农护办。(二)巡查中发现自然灾害或事故,应立即向上级机关汇报。并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灾情或事故进一步扩大。发现可能发生各类灾害或事故的隐患,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整治或防护,依法保障道路秩序畅通。第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三篇:道路交通安全制度保仓小学道路交通、河道安全制度一、学生必须遵守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规定。二、学生必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有无人行道都须靠右行走。三、学生过马路时,须注意来往车辆,不得追逐、猛跑。四、不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袭车,列队通过时,每行不超过二人。五、学生来校和回家途中不准乘坐农用车辆,不准骑乘自行车和摩托车。六、学生不得下河游泳、玩水、捉鱼,不准靠近库区、深潭。第四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知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道路交通得到了飞速发展,机动车和驾驶员数量猛增,地方党委政府把道路建设视为农村致富的“基础工程”、对外开放的“形象工程”和便民出行的“民心工程”,不断加大投入,为服务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对我们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构成了较为严重的威胁。受组织的指派,今天我就本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在座各位共同探讨,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对我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现状进行分析,二、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剖析,三、提供一些管理对策供各位参考。首先,对我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现状进行分析,有以下三第2页共12页个特征:“一快一慢”——道路建设步伐快,交通设施跟进慢。随着农村“村村通”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农村道路基础建设得到大大加强,内外衔接、村村互通、方便快捷的农村交通网络迅速发展完善。但农村道路由于受地理条件、建设资金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修建道路时一些配套设施、标志标线及安全警示标志不能及时的跟进和完善,大量的是一些无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的光板路在不断的延伸,这不仅给农村道路交通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也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处于更严峻的时期。“二高一低”——违法行为发生率高、交通事故发生率高;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低。在我国大多数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行车走路我行我素,缺乏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在农村,由于环境、经济、观念等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交通参与者不能掌握交通法规相关要求,上路参与交通不考虑安全后果。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加之管理部门管控不到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