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一、基本情况火地村隶属XX县区XX县区玉碗镇,地处玉碗镇东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XX县区城50公里。东邻XX县区天星镇营盘村,南邻XX县区马湖乡,西邻昭阳区盘河乡,北邻玉碗镇出水村团结自然村。辖火地、铁厂等13个村民小组,现有在家住户203户、654人(男性379人,女性275人),其中在校生119人(高中生2人、初中生18人、小学生99人)、残疾人34人、五保户8人、55周岁以上老年人228人、7周岁以下婴幼儿54人、可劳动力(含半劳动力)211人。可劳动力(含半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为190人。全村国土面积17.6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年平均气温7℃,年降水量1500毫米。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844亩,主要种植玉米、洋芋、酥麻、荞子等农作物;拥有林地16755亩,其中草地3500亩;荒山、荒地2500亩,其他面积1816亩;有煤、铅、锌等矿产资源。农民收入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贫困村。火地村基层党组织现建有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2名(其中正式党员24名,预备党员8名,女性党员4名,少数民族党员3名,外出务工流动党员1名),占全村总人口数的4.89%(女性党员仅占全村女性总人口数的1.45%)。在这32名正式、预备党员中,20-30岁的有8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25%;30-40岁的有3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9.375%;40-50岁的有6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18.75%;50-60岁的有7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21.875%;60-70岁的有5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15.625%;70岁以上的有3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9.375%。在文化结构上,党员文化水平偏低,全村32名正式、预备党员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人,仅占全体党员总数的3.12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6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18.75%;小学文化程度的达25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第1页共5页78.125%。二、存在问题从这次调研的结果和情况来看,近年来,火地村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党员文化素质偏低。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火地村党员文化素质偏低。全村32名正式、预备党员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人,仅占全体党员总数的3.12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6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18.75%;小学文化程度的达25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78.125%。多数党员因文化知识水平偏低,缺乏书写能力,很难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发展变化的需要,亟待提高文化素质。(二)党员年龄、性别结构亟须改善。在火地村32名正式、预备党员中,年轻党员所占比例较小,党员老龄化比例较大,“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全村40岁以下的中青年党员只占党员总数的34.375%,40岁以上的党员则占到全村党员总数的65.625%。党员队伍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由于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导致火地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制约了该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发挥。同时,由于多数党员年龄偏大,劳动能力差,贫困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致富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另外,在全村32名正式、预备党员中,女性党员只有4人,仅占全村女性总人口数的1.45%,需进一步加大女性党员在党员总数中的比例,以更好地发挥女性“半边天”的作用。(三)党组织活动开展较少。活动少、学习少、发展党员少是火地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三大特点。当前,火地村委会虽然建有党员活动室一间,但由于受自然环境条件所限、党员居住分散、党员年龄结构偏大、老龄党员行动不便等因素的影响,学习教育活动组织难度较大,村党总支集中开展组织活动和学习教育时参学率不高。同时,由于党小组建设分布不尽合理,全村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下面仅设5个党小组,加之各党小组是由多个村民小组联合组建,不利于组织生活等第2页共5页活动的开展。村党总支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等活动平均1-2个月才开展一次,有时甚至是3个月才开展一次,组织活动较少,“三会一课”开展不够经常,导致一部分党员组织观念、纪律观念较差,宗旨观念淡薄,党的意识弱化,思想观念陈旧,党性修养偏低,无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