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问题思考为贯彻落实好十六大精神,切实抓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近一时期,我们对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一些处于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村党支部得到了有效治理,面上的村级党组织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向着“五个好”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此,应当充分肯定。同时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新考验还很多,特别是与十六大要求相比,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村干部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素质远远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他们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内部工作机制不健全,对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培养、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二是村级两委关系紧张,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突出,甚至有淡化的倾向。三是农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减弱。有的党员素质低、形象差,混同于一般群众,党员学习难组织,教育方法单一,管理滞后。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采取以下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一、探索村党支部书记规范化管理新机制,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一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选任机制,把好“入口关”。要在坚持采取“两推一选”的方式选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进一步加大“推”的力度,增强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在群众中的信任度、支持度。同时还可以尝试将公选干部的好做法,借鉴到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中来,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推荐,然后考试、考核、最后实施选举。为强力推进村级两委“一人兼”的力度,今后,在村级两委换届第1页共6页工作中,原则上先进行村委会的选举,再进行村党支部的选举,村委会主任是党员的,努力确保在党内担任支部书记。此外,为解决村党支部普遍存在的人才匮乏,书记难选的问题,要开阔视野,拓宽选拔渠道,可采取下派乡镇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和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办法,不拘一格选人才,改善村级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还要加大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严格后备干部选拔标准,按照“民主推荐、支部班子集体研究、乡镇党委考察备案”的程序,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选、育、用”诸环节的链式管理,切实改变过去“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届支部一换人”的现象,做到用有所备、备用衔接、备而能用。二要建立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科学培训机制,促其全面提高。在培训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上,要由各自为战向集中统一转变,由粗放型向规范化转变;在培训内容上,注意系统性,突出针对性,体现时代特色。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适应培训对象的需要;在培养的层次上,要充分发挥市、区农干校、区委党校、各乡镇业余党校的作用;在培训的方法上,要把系统学习培训与专业学习培训结合起来,长训班与短训班结合起来;在培训的形式上,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阔视野。建议今后区委组织部和区农林水务局每年都有针对性地组织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后备干部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有条件的乡镇、村可选送有培养前途的后备干部到大专院校和对口企业跟班学习;我们也打算在今年指导各乡镇分别建立18-35岁农民人才库,并从中选拔出50人左右的乡村青年骨干力量,按照每名学员的培养目的,有针对性地培训、教育,使其在获得学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掌握发展农村经济、领导农村工作的特殊技能,成为我区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中坚力量和特殊人才。三要建立健全与村党支部书记地位和作用相适应的保障激励机制,激发内部活力,优化外部环境。对村党支部书记实行职业化管理,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对于高中以上,50周岁以下,考察合格的村党支部书记聘任为合同制干部,工资标准第2页共6页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