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的几点思考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为民办事有实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建设新农村形势下,农民群众对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服务的水平和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的配套额度。所以,只有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切实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兴办公益事业的需求,才能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和形象。在全面分析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就今后发展思路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思考。一、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纵观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资金积累达到10万元以上的33个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5-10万元的32个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5万元以下的132个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23%;没有收益的364个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5%。即使在有集体经济积累的村中,基本上又局限于三种类型:一是发挥资源优势经营煤炭型。如白草村乡、阳眷镇、南留庄镇等乡镇的村,通过经营煤矿或收取煤矿占地费,使煤炭产业成为增加集体收入的主要形式。白草村乡19个村,有17个村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二是依街傍路出租房屋或土地型。如蔚州镇、西合营镇、吉家庄镇、白乐镇等大镇的政府所在地,发挥人口多、流量大、交易广、商业繁荣的优势,通过出租街面房、出租土地等途径,每年都有一定的发包或经营收入。村集体除维持日常的办公开销外,每年还能拿出一定资金为村民兴办公益和福利事业。蔚州镇28个村中20个村有这种优势,南关东每年村集体收入在130万元以上,其中:出租街面房收入70多万元,给村民人均分配就达1000-3000元。三是盘活现有资产发包基础设施型。一些有机井、果园、机动地的村,通过将机井、果园、机动地发包,收取承包金增加集体收入。如桃花镇全镇有机井58眼,通过将机井发包给农户,集体只拥有产权,使用权归农户,既增加了集体收入,也保证了机井的维修保护,使集体资产得到了合理利用。通过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比例来看,我县农村集体经第1页共6页济实力薄弱问题还依然十分突出。一是发展还很不平衡。对西部有资源优势和中部交通条件相对便利的村,有一定的集体积累,村级举办公益事业由村出钱去办,村容村貌整洁,干部好当。而对于大多数既无地域优势又无资源优势的东部乡镇村,几乎无集体资产积累,完全依靠转移支付维持村级日常工作,村里的公益事业也主要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式向农户收取,造成了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干部说话无威力,农村党组织社会化服务功能大大削弱。二是发展水平还很低。相当部分村即使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也只能维持正常办公及干部工资,还有部分村每年只有1000-2000元的集体收入,连正常的办公经费都难以保障,有的村税费改革前的干部工资一连几年都无法兑现。有的村因债务沉重,村干部忙于应付,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工作,更不用说发展集体经济了。三是涸泽而渔引发了系列社会矛盾。有的村为兴办公益事业,或者解决发展集体经济的原始资金积累问题,变卖集体资产,违规使用土地,扣留国家对农民的各种补贴,或变相向农民收取其它费用,群众意见很大,上访不断,干群关系紧张。这些问题的存在,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如不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固和经济的发展。二、制约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造成我县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的制约,又有主观能动性的束缚。客观原因。一是发展基础差。一些偏远的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交通不便利,经济基础差,集体经济发展困难。如陈家洼、草沟堡、柏树等乡镇多数村处于半坡区或山区,水利条件普遍较差,资源相对匮乏,信息闭塞,农产品运输销售困难,村集体基本没有收入。二是自然因素的制约。我县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大部分村靠天吃饭,2005年前后,我县连续几年严重干旱和杏扁冻花,有的村水利设施基础条件差,水浇地面积少,主导产业不能发挥优势,农业收入相对较少,从而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三是历史遗留问题的束缚。上世纪90年代村集体组织通过贷款上项目造成负债,集体组织每年拿出部分收入还债,甚至创收资金每年还无法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