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鲁教版历史六上《中华文化的勃兴(一)》word教案教学目标: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育同学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育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同学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制造了辉煌的文明,培育同学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时事法)师:在刚刚结束的奥运会上,除了奥运健儿们坚韧拼搏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震撼,在开幕式上,我国灿烂文化也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感觉。接下来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其中我认为最精彩的一段。(播放开幕式《文字》部分刚才我们简单的领略了祖国文字的进展演变。那么你知道我国的文字经历了哪些变迁吗?书写工具又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参观一下我们历史博物馆的第一个展厅,看看陈列在这里和文字有关的历史文物。看看能学到什么。二、教学过程展厅一:文字的演变1.提问:想一想,在没有文字以前,人们靠什么来记事呢?同学可能会回答:结绳记事,特别符号等.老师展示陶器上的符号若干图片,(让同学有一个感性认识)另外回顾: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符号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这一知识点2.甲骨文(1)小组合作一起了解甲骨文①你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吗?②刻写些什么内容呢?(自由阅读卡)③甲骨文是怎样发觉的?(2)小组一起动手、动脑①认读几个简单的甲骨文②造字:同学自己造几个简单的甲骨文,展示和介绍造字的意图,比比哪个组造的字合理,并和真正的甲骨文对比师:在已考证的甲骨文中,37%的字属象形文字。除此之外,指事、会意、形声等今日主要构字法,甲骨文中都已齐备。这些构字法同后世文字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们说甲骨文是我们今日汉字的基础。3.[过渡: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此后书写工具又是怎样演变的呢?]同学:有青铜器,竹简,丝帛,纸等。4.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同学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可见,随着时代的进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变,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进展。(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同学清楚掌握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强同学准确运用汉字的本领,还可以激发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培育同学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老师过渡:接下来,我们看看另一个展厅,带大家进入一个科学的世界:展厅二: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1.当一回夏商周断代工程考古学家:看资料推断资料一:夏朝的某一天,天突然黑下来,百姓吓得四处躲藏,官吏乘做马车没命的狂奔资料二:“(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资料三:1997年3月9日,在我国新疆北部发生了20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日全食发生时正好是天亮之际。据你猜想,这是什么现象呢?“天再旦”是何意?你会从1997这次天文现象中得到什么?同学讨论后回答:是日食。天再旦指的是天亮发生了两次。这说明我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录是宝贵的科学资料,运用现代技术讨论它,能够取得重大的成果。)[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进展起来。]2.看展厅的资料(1)提问:总结古代历法的进展过程。夏朝的历法的发明、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从生活入手,让同学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同学深化思考他们的作用。让同学课下继续搜集24节气的谚语。{师问:你发觉这些都与什么有关,你认为这些成就是怎样发明的呢?----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由于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古代农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由此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进展,也能说明科技是生产进展的最有利的推动力。}3.扁鹊(1)从诗歌入手,让同学总体上“认识”扁鹊(2)同学表演看中医的情况,说明四诊法展厅三:文学1.屈原⑴展示图片等。⑵竞赛“说屈原”...